当下,新冠疫情仍对文旅行业形成了一定阻碍,但在一系列结构性变革中,文旅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在此背景下,云南文旅更需要发挥品牌效应,重塑融合发展新格局。
红土地 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作者:叶晔
近日,云南省文旅厅发布《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包含了“旅游协会和企业赴省外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奖补、“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奖补、“新媒体平台开展营销推广”奖补、“旅行社通过包机、专列组织省外游客入滇”奖补4个方面,足见云南文旅纾困破局之决心。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文旅融合新时代,要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动全域旅游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当下,新冠疫情仍对文旅行业形成了一定阻碍,但在一系列结构性变革中,文旅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在此背景下,云南文旅更需要发挥品牌效应,重塑融合发展新格局。
个性化品牌唤起情感共鸣。文旅产业逐步从“人口红利”的时代迈向“人心红利”的时代,消费者在决策时不再简单从众,而是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品位进行选择,同质化的旅游产品不再能满足其旅游体验,个性化、小众化、精品化更深入人心。因此,旅游目的地需要把个性化做到极致,打造专属品牌,和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连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实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为例,这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线索的景区,通过“还原”繁华的“长安城”,唤起当代人对历史上的“大唐盛世”的向往,游客身处其中似能感受“盛唐气象”。在此基础上,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商业步行街区散发出独特魅力,吸引消费者前往。
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品牌,首先,要深耕云南本土文化,聚焦具有吸引力与竞争力的特色文化,找到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的核心点;其次,将这一核心点进行具象化呈现,赋予其故事性、独特性和生命力,形成记忆点,创造专属的品牌情境,提升品牌的内涵和底蕴;最后,基于这个品牌形象,推进文创产品、公共服务与配套设施、旅游体验升级、优质文旅项目增量等的建设,以构建完整的品牌体系,赋予品牌衍生价值,提高品牌运营效益。
“网红经济”助力品牌“破圈”。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的异军突起,凭借互联网的巨大号召力,国内迅速诞生了大批“网红打卡地”“网红城市”“网红代言人”,“网红效应”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文旅产业焕发生机。早期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网红”的出现,意味着旅游业创意时代的到来,以资源为依托,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形成网红项目,助力文化“破圈”,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走红的重庆,便是通过“动画照进现实”的洪崖洞开始,打造了轻轨穿楼而过的李子坝站等一系列“网红景点”,逐步塑造了“8D魔幻城市”的个性化品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同时,通过不断放大和强化这一独特的品牌优势,多部影视作品前来拍摄取景,随着后期这些影视作品的播出,再吸引了众多粉丝前来“打卡”。
发展“网红经济”,在不断深挖品牌价值之外,还应提升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抖音、快手等视听新媒体平台作为发力点,充分运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培养具有“网红”潜力的本土账号,联合有影响力的“大V”等铺设文旅传播的新媒体矩阵;创作生产一批有特色的、能直击消费者内心的新媒体产品,善用社群传播,激发消费者的主动性,形成“爆款”,将线上的传播转化为线下的流量。
数字技术赋能品牌“长红”。“网红”不是目的,“长红”才有意义。在“网红”带来了流量和收入之后如何实现“长红”,是很多旅游目的地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文旅融合带来的结构性变革势不可挡,与过去注重旅游业的单向拉动不同,“文旅+”以更具整体性的全局思维作用于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的理念也带来了云南文旅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塑。
推进全域旅游建设,需要立足自身品牌,依托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发展理念、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可以预见的是,数字新基建布局将促使文化与科技缔结更多的耦合点,构建出一个高度交织、复杂融合的数字文化系统。
通过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数字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将赋予品牌新的发展动力;通过3D、VR等技术与“全域旅游”理念的融合,大量的经典人文景观可在数字逻辑下得以再现,大批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在数字世界里焕发新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改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供给,拓展应用场景,推进游客出行方式、景区管理等方面的变革。
相关链接:
12.【“彩云杯”网评大赛】“产业强滇”离不开高质量营商环境
17.【“彩云杯”网评大赛】以创新驱动为产业强滇提供核心动能
19.【“彩云杯”网评大赛】“强物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54.【“彩云杯”网评大赛】落实“一线工作法”关键在念好“一”字决
55.【“彩云杯”网评大赛】下好职教“先手棋” 打好强滇“主动仗”
63.【“彩云杯”网评大赛】善用“xyz”理论助力基层干事创业
75.【“彩云杯”网评大赛】用好“+”字针法 织就乡村振兴新景图
77.【“彩云杯”网评大赛】以“巩固住再往前走”加速乡村振兴
104.【“彩云杯”网评大赛】提振“银发经济” 开拓新增长点
107.【“彩云杯”网评大赛】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敢为、有为、善为”
109.【“彩云杯”网评大赛】建强基层“头雁”队伍助推乡村加速跑
111.【“彩云杯”网评大赛】让陶艺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擦出亮眼火花
117.【“彩云杯”网评大赛】漫评:互联网+放管服,云南差在哪里?
118.【“彩云杯”网评大赛】“准实快”激活产业强滇数字引擎
123.【“彩云杯”网评大赛】发力安全应急产业 打造新增长点
146.【“彩云杯”网评大赛】产业兴滇“联姻”乡村振兴让1+1>2
154.【“彩云杯”网评大赛】借船出海 推动更多云企“走出去”
158.【“彩云杯”网评大赛】视评:去不了远方?在老地方探索新世界
159.【“彩云杯”网评大赛】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通道
166.【“彩云杯”网评大赛】跟进监督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167.【“彩云杯”网评大赛】把对“百亿项目”的期待转化为发展合力
175.【“彩云杯”网评大赛】常破“心中贼” 当好“实干家”
180.【“彩云杯”网评大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需做好加减乘法
192.【“彩云杯”网评大赛】打通农业产业链“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193.【“彩云杯”网评大赛】让半山酒店成为健康生活目的地下一站
200.【“彩云杯”网评大赛】打造一流花卉产业关键靠“三品”
203.【“彩云杯”网评大赛】打出“连环招”让市场主体转起来
215.【“彩云杯”网评大赛】走好群众路线 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23.【“彩云杯”网评大赛】走好“让农产品“出圈”助推乡村振兴
228.【“彩云杯”网评大赛】以“作风革命”之剑破“官僚主义”之风
229.【“彩云杯”网评大赛】“七日无理由退货”就是营商好风景
234.【“彩云杯”网评大赛】推进“党建+光伏” 共享“阳光收益”
237.【“彩云杯”网评大赛】用活三类主体破解乡村振兴“密码”
239.【“彩云杯”网评大赛】培育“先农民后院士”情怀助力产业强滇
245.【“彩云杯”网评大赛】用好“三支笔”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46.【“彩云杯”网评大赛】激发“昆明之变”中“链长制”的关键力量
247.【“彩云杯”网评大赛】以己为“柴”给乡村振兴加把“火”
253.【“彩云杯”网评大赛】用“一碗水”为产业强滇助力添柴
256.【“彩云杯”网评大赛】让“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60.【“彩云杯”网评大赛】优化营商环境要谨防干部变“小趴菜”
268.【“彩云杯”网评大赛】以“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273.【“彩云杯”网评大赛】强化人才引领助力打好“三张牌”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