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云南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进而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强滇”新动能。
作者:丁恒情
当前,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大抓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力争3年实现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水平。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征程。新年伊始,全国多地召开的“虎年第一会”,都将优化营商环境放在了重要位置。时针回拨到2月9日下午,云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汇报,审议并原则同意《关于进一步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典型引路,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力争3年营商环境实现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水平……这样的态度和举措,体现了云南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决心和意志。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对云南来讲,坚持典型引路,对标全国一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全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可谓正当其时、大有必要。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十四五”时期是云南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关键是用更优的营商环境为发展赋能。去年底,全国工商联在31个省(市、区)200余个城市开展了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分析,云南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不足包括企业对开办企业便利、获得产业资金、政策推送精准性、政策发布及时性、高端人才吸引力、创新创业政策力度、投资项目审批便利等方面满意度较低。这提醒我们,与各类市场主体期盼相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须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努力在培育市场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是考官,满意是答案。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各类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只有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急,拿出最真挚的诚意、最有含金量的政策,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才能受到广大市场主体的青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主体的关切,从企业普遍反映的痛点、难点入手,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坚持法治思维和系统观念,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送政策“红包”、送便利、送服务等综合施策,让市场主体安心发展、更好发展。只有栽好优化营商环境这棵“梧桐树”,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才能产生更加持久的吸引力、竞争力,从而引来更多“金凤凰”,让“产业兴滇”之路越走越宽广。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塑造地区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产业强滇”的题中之义。此前,省委组织部印发《云南省组织工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从政企沟通、干部考察、强化考核等方面,提出组织工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这就要求政策举措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而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效果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政策落实,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就能孕育一方投资兴业的沃土,让云南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进而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强滇”新动能,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坚强营商保障!
相关链接:
12.【“彩云杯”网评大赛】“产业强滇”离不开高质量营商环境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