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彩云杯”网评大赛】打造“人才兴滇”的“强磁场”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5日 12:11:00  来源: 云南网

全省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流失严重,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载体薄弱,与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相关通知网络截图

  作者:余猛

  人才引进难、作用发挥难、成果转化难一直是制约云南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近年来,尽管云南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省人才事业“家底薄”“基础弱”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全省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流失严重,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载体薄弱,与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政策制度僵化。

  有短板不可怕,无视短板才可怕。走好走稳“产业强滇”之路,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今年年初,中共云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聚焦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问题短板,全面激发产业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这充分说明云南对人才短板有清晰清醒的认识,更有下大力气补齐人才短板,打造好“人才兴滇”的“强磁场”的有力注脚和铿锵脚步。

  围绕产业发展聚才。坚持把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提升、人才链条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推进产才融合,提升人才驱动力。加强与产业部门联动,主动对接落地重点产业项目,优化人才招引、技能提升。强化与招商部门联动,将人才引进贯穿项目招引全过程,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招商政策与人才政策叠加、项目招引与人才招引并举。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推动重点产业人才规划建设,制定产业人才发展“路线图”。

  依托校企合作育才。2021年,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190万人,高技能人才13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82%。这反映出我省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提升劳动者素质任务十分紧迫。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深化校地企人才协作,发布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定期摸排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开展常态化、精准化人才配置,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缺才之忧”。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着力推进“引校进企”“引企进校”等合作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用现代教育体系推动云南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激活企业引才用才。激活用人主体引才用才的“原动力”。充分厘清政府、市场和用人主体的责任和界线,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向用人主体放权,赋予重点企业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评价等自主权,推进政企人才直通车,让企业人才培养梯队和政府人才分类认定无缝衔接。积极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平台载体,集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激发企业育才动力、推动企业用才模式创新、打造企业留才优质环境等方面,贯通企业聚才和用工,强化政策供给,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让企业在人才“引育用留”各个环节都“唱主角”“担主责”,成为人才集聚的“主阵地”。

  充分搭建平台留才。从优化人才认定,创新人才政策着手,在人才稳岗安居、企业引才奖补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举措。推动人才认定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等三类人才评审指标向重点产业企业倾斜。实现服务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在提供线上“一键式”服务的同时,提供线下“现场办、代理办、陪同办”服务,推进“线上服务入网,线下服务进港”,用优质的服务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制定人才工作规则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项目清单、责任清单、调研指导、监督检查等制度,强化常态化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逐步形成人才聚集的“磁场效应”。

  “补短板”没有完成时,永远是进行时。依靠政策“挖人”“抢人”,能解一时之渴,却非长久之计。鉴于目前面临人才短缺、人才难留的困境,需要出台优惠政策,提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待遇。从长远看,吸引集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需要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发布制度,提出主导产业重要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在人才服务保障方面,要建立项目奖励、成果奖励、特殊津贴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支持激励体系,健全与人才引进、培育和发展等相匹配的人才服务保障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建成“人才兴滇”的“强磁场”,确保人才育得出、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进而更好地满足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相关链接:

  1.【“彩云杯”网评大赛】走出“产业强滇”无限光明

  2.【“彩云杯”网评大赛】防范高原特色农业“倒春寒”

  3.【“彩云杯”网评大赛】做好产业强滇“加减乘除”法

  4.【“彩云杯”网评大赛】畅通大动脉 跑出加速度

  5.【“彩云杯”网评大赛】“数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6.【“彩云杯”网评大赛】“产业强滇”离不开好作风

  7.【“彩云杯”网评大赛】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8.【“彩云杯”网评大赛】让高原特色农业“以土生金”

  9.【“彩云杯”网评大赛】念好光伏发电“发展经”

  10.【“彩云杯”网评大赛】让全民健身为健康云南赋能

  11.【“彩云杯”网评大赛】提效能转作风为企优环境办实事

  12.【“彩云杯”网评大赛】“产业强滇”离不开高质量营商环境

  13.【“彩云杯”网评大赛】发挥“支点”作用 助力产业强滇

  14.【“彩云杯”网评大赛】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

  15.【“彩云杯”网评大赛】让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兴滇新动能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罗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