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无止境的,只要各有关部门少设障、多铺路,审批做减法、监管做加法、服务做乘法,让广大市场主体提升获得感,“产业强滇”之路必将越走越稳。
作者:陈世文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发展强。如何走好走稳“产业强滇”之路,笔者认为,“产业强滇”之路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而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核心在于改善“硬环境”,提升“软环境”,建好“护城河”。
优化营商环境,要改善“硬环境”。“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哪里的环境氛围好、服务质量高,人才就会向哪里集聚,企业就会在哪里扎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省内各个同等城市之间的“硬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别并不是很大。而想吸引投资创业,就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改善和提升硬件。同时,打造好生态环境,加大生态治理、污染防治,打造美丽家园,让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提升“硬环境”。只有这样,企业、客商才有安全感,才能安居乐业,才能真正使企业、客商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快、发展好。
优化营商环境,要提升“软环境”。环境的优劣,尤其是“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招商引资的成败。“软环境”是通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业务水平等体现出来。因此,工作人员要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对行政许可事项全面落实AB岗工作制、离岗告示制、双休日无休窗口、错时服务、延时制度、预约制度等,保证审批业务“不打烊”,为企业打造办事“绿色通道”。领导干部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企业的发展、深入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特别是在企业遭遇问题和困难的情况下,更要靠前一步、雪中送炭,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真正把纳税人当成衣食父母,把自己当成为企业服务的“店小二”,真心实意帮企业、谋发展,为企业的发展“铺好路”“架云梯”。
优化营商环境,要建好“护城河”。良好的政商关系,廉洁的营商环境,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要筑牢“逆风而行的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建好自身过硬的“护城河”,厘清政商交往的“底线”,既要服务好企业主体,又要避免被“围猎”,始终保持“清”而“亲”的关系。坚持“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扬起清风正气,将公权放在阳光下,将权力装进笼子里,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让权力成为为企业服务的“利器”,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发展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实际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转变。纪委监委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对政商交往中发现的违纪问题“零容忍”,严肃查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倒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坚持问题导向,厘清政商交往定位、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紧盯工程建设、行政审批、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查损害营商环境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让政商关系更“清”。
“对优化营商环境而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优化营商环境是无止境的,只要各有关部门少设障、多铺路,审批做减法、监管做加法、服务做乘法,让广大市场主体提升获得感,“产业强滇”之路必将越走越稳,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相关链接: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