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增长显势头,更显能力,走出“产业强滇”无限光明,云南底气十足、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作者:丁铁
百业有成干为先。2022年新春伊始,云岭大地响彻“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催征鼓点。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好作风、高效能,要靠踩在产业发展坚实道路上真抓实干来体现,而大抓快干也才能走出“产业强滇”无限光明。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集中精力推动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把经济发展搞上去”,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释放出的“产业强滇”强烈信号,时刻激荡着云岭儿女的心。当然,踏实务实的云南向来不凌空蹈虚。“十三五”时期,云南农业总产值从3383.1亿元增长到4935.7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服务业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达到1.2万亿元;民营经济户数达312.7万户、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数字增长显势头,更显能力,走出“产业强滇”无限光明,云南底气十足、信心十足、干劲十足。
产业不落实,发展就落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就在于明显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目标、方向、路径都非常鲜明而确定,关键就看怎么干。事实上,云南早在2020年就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迈开了加快构建符合实际,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云南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前行步伐。有想法更有干法,“产业强滇”正向着更高远的目标、更辉煌的成就蹄疾而步稳。
“产业强滇”产业是基础,“强滇”是目的,实现路径归根结底在于产业强起来。2021年,全省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绿色发电量3309.85亿度,绿色铝硅成长为新的千亿级产业。成绩可喜,但必须清楚的看到,与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培育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的目标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与此同时,在加速扩总量、做大产业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发展的问题。产业发展不仅是量的问题,更是质的问题。聚力发展越来越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云”字牌头部产业,以产业协同发展带来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向大向强,“产业强滇”方能更好照进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云南正朝着“产业强滇”高歌猛进,信心坚定、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干劲十足、作风优良的云南必将走出“产业强滇”无限光明!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