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味追求品种的“多”和单个品种的“贵”,应多考虑农产品的“广泛消费性”,尽量避免炒作其“神秘性”“金贵性”。
云南村美、民富、幸福来! 绘图:何沐
作者:武坤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云南作为农业大省,要走产业强滇之路,必然要把乡村振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近日,农业农村部日前通报的2020年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两年建设情况中期考核结果显示,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和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排名全国第四和第六。由此数据以看出,云南第一产业特别是特色农业方面,有极强竞争力,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坚实抓手。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复杂的环境也造就了云南“植物王国”的美誉,有自然条件优势,特色农业在云南大有可为。但正因为资源优势,也出现了“选择困难症”,尤需保持定力,走稳走好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首先,规模种植之路不可动摇。现在的农村,家庭式小规模种植是很难赚到钱的,规模种植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产、销、运是一个通盘合作的过程,种植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让各个环节更加顺畅。云南山地多,气候复杂,交通不便,但亦需尽量创造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守规模种植之路,让特色农业既有“特点”又有“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打造特色品牌。
其次,特色农产品切忌“多而杂”。云南是植物生长的“天堂”,很多农作物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环境,所以发展特色农业就尤其需要保持定力,调研立项阶段需多求证,多思考,眼光放长远,不能一味追求品种的“多”和单个品种的“贵”,应多考虑农产品的“广泛消费性”,尽量避免炒作其“神秘性”“金贵性”。过去一段时间,玛咖被炒为“养生圣品”,价格高得令人咋舌,这使得大家一拥而上广为种植,但几年下来却风光不再,反而是号称“鲜花称斤卖”的花卉产业稳步发展,成为云南特色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这样的例子,有一定的借鉴警醒作用——作为农产品,消费群体越广泛,才会越有前景,这应该成为云南特色农业布局时慎重思考的问题。
第三,延伸产业链条。规模种植是必然之路,但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在此情况下,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就成为应对市场风险的一个有效办法。农业自古有“看天吃饭”的说法,现代农业由于相关科技水平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知天吃饭”,但市场这个“天”依然有难以预测之处。这就需要延伸产业链,比如发展农产品储存、保鲜,比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还能带动就业,让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后的富余劳动力找到就业路子,让乡村留得住人,进而让乡村振兴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基础。
乡村振兴必然需要产业振兴,惟其如此,方能避免农村“空心化”,留住发展经济必需的人力资源,但农业产业振兴需要保持定力,放远目光,做好宏观规划,这才能让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相关链接:
12.【“彩云杯”网评大赛】“产业强滇”离不开高质量营商环境
17.【“彩云杯”网评大赛】以创新驱动为产业强滇提供核心动能
19.【“彩云杯”网评大赛】“强物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54.【“彩云杯”网评大赛】落实“一线工作法”关键在念好“一”字决
55.【“彩云杯”网评大赛】下好职教“先手棋” 打好强滇“主动仗”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