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气候角度的“倒春寒”或不可免,防范高原农产业出现“倒春寒”势在必行。
作者:渝西锋光
云南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3月31日20时至4月2日8时,昭通、曲靖、红河北部、昆明、玉溪北部、楚雄中北部、大理中北部、丽江、迪庆、怒江东部气温将下降10—12℃,局地降幅达14—18℃,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将低于5℃,高海拔地区低于0℃。
自然气候角度的“倒春寒”或不可免,防范高原农产业出现“倒春寒”势在必行。随着连日来的冷空气持续影响,今年清明节期间,云南大部分地方或将在“雨兮兮”状态中度过。作为传统“靠天吃饭”的产业,云南当季农产品无疑将受到气候“倒春寒”影响。比如,蔬果成熟时间相对推迟,可能失去抢占“早市”优势;比如,雨雪天气对村镇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农产品出村进城时效可能放慢;还比如,如果不利天气时间持续,会拖延当季庄稼收割时间,制约下一季庄稼作物时序……自然气候“倒春寒”,也不再是可能性不大的“狼来了”,而是真真正正地到了眼前,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应对措施,否则就不能有效防范农产业上出现“倒春寒”。
云南农业整体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昭通、曲靖、丽江等山区地带,目前旅游等产业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很有必要精准施策、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已然到来的气候“倒春寒”。一方面,各级涉农部门决不能以为这波气候“倒春寒”,属于“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尽快将精准的气象信息,层层传递到生产一线和农村基层。特别是对于“倒春寒”气候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需要逐个作物、每个环节讲清讲透。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决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或“等靠要”情绪,而是要立即行动起来、真正走进农家,提醒农户与业主及早研判,为避免农业生产“倒春寒”及时采取可靠措施。
今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防止农业生产“倒春寒”,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果在脱贫攻坚当中新近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遭受到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气候冲击,甚至是造成了重大的受灾减产,这无论是对持续增强农民增收信心、还是稳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都是极为不利的。不仅是要在思想重视上要高度警觉起来,还要在充分发挥科技力量上多动脑筋,把适用的、管用的、当用的农业科技设备设施,真正用在防范“倒春寒”的这个关键时候,那就是在脚踏实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三农”的重要决策部署,那就是真正地将“好钢”用到了助推乡村振兴“刀刃上”。
落实人员做好大暴雨、突发山洪及地质灾害观测,通知种养殖户做好防寒措施,抓紧检修线路确保水、电、气供给畅通……面对自然气候的“倒春寒”,不同系统、各个战线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只要全省上下拧成一股绳、干成一股劲,就能有效遏制住农产业“倒春寒”苗头,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支撑虎年农业生产“开门红”。
相关链接: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