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地评线】彩云网评:“零添加”的文字游戏禁得好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18:24:00  来源: 云南网

消费者将不再被铺天盖地的“零添加”混淆视听,有助于建立更为科学的食品认知体系,也能减少因误导性信息导致的消费纠纷。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吃饱”到“吃好”,更加重视饮食健康。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纯天然”“无公害”等的追求,纷纷推出“0蔗糖”“0色素”“0防腐剂”等产品。可是,当消费者挑选那些标有“零添加”的商品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有些网购商品明明写着“无糖芒果干,原味零添加”,而配料表里白砂糖、食用盐、食品添加剂一个不少;更有甚者,声称饮料不添加某种甜味剂,却用其他甜味剂替代,消费者根本无从知晓……这些看似美好的“0”标签实为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并非真正的食品生产安全标准。

  食品行业大玩文字游戏,无异于玩火自焚。一方面,随意标注“零添加”的乱象,加剧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误以为只要是“零添加”食品就可以随便吃,而忽略了食品标签上营养成分表、配料表等更重要的信息,对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过度依赖“零添加”宣传营销,而不专注于产品品质提升,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创新动力。此外,还会污名化了食品添加剂,让公众觉得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安全的。实际上,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口感、延长保质期等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只要获批并按标准规范使用,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此前,国内食品行业对于“零添加”概念缺少统一标准,也让一些企业玩文字游戏有机可乘,导致市场上的“零添加”商品五花八门。这次,国家新标准明确禁止使用这类标签,敦促食品信息从“无”到“有”,不要说成分里没有什么,而要真正把有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公之于众,从源头上遏制这种不诚信的营销方式,是对食品企业经营行为的一次纠偏。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将不再被铺天盖地的“零添加”混淆视听,有助于建立更为科学的食品认知体系,也能有效减少因误导性信息导致的消费纠纷,从而净化市场环境。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一丝懈怠。这次新标准的发布只是起点,落地落实仍需久久为功。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巡查和监督,进一步细化规定,明确术语定义,制定处罚细则,对违规行为及时予以查处,让标准成为红线,让结果切合标准,让食品安全的防线更加牢固。同时,企业也应规范自身的生产、宣传行为,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以正当合法的方式追求利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要为了一时利益而丢了立身之本。毕竟,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试图通过玩弄文字游戏来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最终都将被戳穿。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高菁徽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