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胞波情谊深似海”的佳话,跨越千年在最危急的时刻、最紧要的关头深情回响。
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在缅甸地震灾区进行紧急救援。张晓宁 莫小欣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9日清晨,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紧急驰援灾区,于当地时间上午7时许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是第一支抵缅的国际救援队伍、第一批运抵的国际援助物资。
缅甸的春日,一场地震摧毁的不仅是建筑,还有一个个幸福的家庭。危难中,来自中国的救援力量奋战在救援的第一线,与时间展开赛跑,在废墟上搭建起跨越国界的希望桥梁。他们带着生命探测仪精准定位,扛着救援担架逆向而行,在断壁残垣间托举起希望。从国家救援队到民间公益组织,从云南边境的紧急响应到香港同胞的跨越千山,生命通道在胞波情谊中延伸。这场跨国救援,不仅是救援速度的竞速,更是心手相牵的温情传递。
千年胞波情,患难见真章。“胞波”二字,承载着中缅千年守望的密码。云南瑞丽口岸的通关灯光彻夜未眠,救援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向灾区;曼德勒唐人街的商铺自发腾出仓库,为受灾民众搭建临时庇护所。当缅甸网友在社交媒体刷屏“感谢中国邻居”的留言,当云南医疗队用傣语安抚受惊儿童,历史长河中“胞波情谊深似海”的佳话,跨越千年在最危急的时刻、最紧要的关头深情回响。
专业担当处,生命至上时。中国救援力量展现的不仅是速度,更是专业与温度。2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载着中国国际救援队(CISAR)118名队员携6条搜救犬、2台救援车、救援装备和物资634件套及医疗物资飞赴缅甸内比都,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携带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等应急救援物资共112台套抵达缅甸仰光……中国高科技装备助力缅甸救援,让“黄金72小时”的每分每秒都迸发生机,更让近乎绝望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守望无国界,担当映初心。跨国救援,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地震发生不到3小时,云南省立即安排准备了价值500万元的第一阶段援助物资,第一批5吨物资29日已随云南救援医疗队同机运抵缅甸。29日,中国政府宣布应缅甸政府请求,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慷慨解囊,共克时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华民族“仁者爱人”文明的现代传承,正在超越国界的守望相助中持续书写。
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当中国救援人员与缅甸民众并肩清理瓦砾,当云南乡音与缅语在安置点交织,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共情力量,交织融汇着比地震波更震撼人心的故事。此刻的胞波情,比伊洛瓦底江的春潮更澎湃,比缅甸翡翠的光芒更永恒。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