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地评线】彩云网评:假院士招摇过市,谁在为“阮少平们”搭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7日 17:59:00  来源: 云南网

假院士闹剧,是一场对社会诚信的集体反思。因此,破除头衔崇拜,健全监管制度,高悬法治利剑,显然需要加快步伐。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近日,一名声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网络质疑。据媒体报道,在中国科学院官网目前公布的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以及已故外籍院士名单中,均查无此人。记者也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这一身份系伪造。​

  公开资料显示,阮少平近年来活跃于甘肃、陕西、河南等多省区,仅2023年就被至少六所中小学官网报道过。其活动模式高度一致: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出席各类科普讲座、教育论坛,部分活动甚至由地方教育部门主办。讽刺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官网的院士名单查询功能完全开放,核实其身份只需三分钟。​

  一个经不起查询的假院士,何以能混迹多省中小学、医院,成为“课程导师”“健康顾问”,甚至连“水泊梁山阮小七第二十七代传人”这样的头衔都能堂而皇之地进行宣传?近年来被曝光的假院士、假专家并不少,但各种“少平”依然在四处转场走穴。面对如此闹剧,人们不禁要问:谁在为“阮少平们”搭台?​

  阮少平的骗术高明吗?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官网院士名单完全公开,一次查询即可证伪。可就是有学校仅凭“内部人员介绍”便将其聘为导师,并在官方报道中宣称其“院士”身份;有医院问都不问就将其奉为座上宾,称其“莅临指导将推动医院突破发展”。一次轻信情有可原,若是集体失察,只能说明不少单位连起码的质疑与审核程序都没有,也就难怪假专家能行走四方皆遇绿灯。​

  为何不查,任假院士招摇过市?畸形追逐“权威符号”,无疑是深层原因之一。以“院士站台”彰显身份,用“权威背书”提升声誉,借“专家出席”撑足场面……头衔崇拜扭曲了价值认知,从而导致宁信虚假头衔不信真实能力,对所谓“专家”的来历不闻不问。当“头衔”成为装点门面的工具,真相便成了最廉价的装饰品。既然“头衔”至上,自然“帽子”越大、越光鲜就越“畅销”。

  在这场闹剧中,媒体平台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阮少平的活动轨迹中,从学校公众号到地方新闻平台,无一不对其“院士”身份进行大肆宣扬,却鲜有机构在报道前履行核实义务。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媒体、平台在事件曝光后选择删除相关文章。如此只管“事后补救”,不顾“事前把关”,客观上为骗局提供了传播渠道,无形中也助长了骗子的嚣张气焰。​

  假院士闹剧,是一场对社会诚信的集体反思。阮少平通过伪造证书、虚构履历,长期以“院士”身份获取利益,却未受到有效法律制约。对比许多国家对学术欺诈实施的严厉处罚,我国相关制度设计仍显薄弱。因此,破除头衔崇拜,健全监管制度,高悬法治利剑,显然需要加快步伐。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纳子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