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舒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和党的“传家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化“四力”在多走、多看、多想和多写上锤炼真功夫,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才能提高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增强走基层的脚力,在“深入”上下功夫。脚力是深入基层的基础,充分挖掘基层工作富矿的保障。迈开双脚、离得够近才察得了实情,听得到实话。党的群众基础在基层,走好群众路线走遍基层心里才能有数。须知“风起于青萍之末”,必须以“秋风未动蝉先觉”的思之在先、谋之在先,所以调研想要掌握现有新情况、新动向,必须以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的决心和勇气,身临其境深入其中。尤其是要到矛盾突出的一线、到群众反映困难的前沿,只有这样调研才能寻得最生动鲜活的真实情况,才能够“抓活鱼”,掌握的情况才最新最鲜最活。走基层走到老百姓中去最重要,要走得过去群众身边,融得进去百姓圈子,甘当小学生虚心请教,换位思考、置身事内,把谈话交流的氛围搞得浓浓的,把恳谈的热情搞得多多的,将群众讲真话说实情的条件做得足足的。只有走到群众中去,调研工作才能从群众中来和去,接地气不脱离实际。
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在“深察”上下功夫。眼力是摸清实情的关键,全面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核心。眼睛要看得清、望得透是调研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找出问题是调研工作的生命线。眼皮子底下单一的点,必须联系发展地来看,从偶然到必然、从个性到共性、从眼前到长远。下好磨刀功夫是前提工作,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调研更要提前事先备好课做足储备,关键在于摸清调研对象的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左右岸上下游的情况,才能不被路途的繁花似锦缤纷满目、奇峰异岭一叶障目。眼睛里有准头、有焦点,这样调研时才能心透眼明,不绕弯路。才能实实在在望得出背后的风景,能品得出言外之意,听得到弦外之音。要深入地看,必须扎得深,要学会讲地方方言,讲群众口语,实现同频对话,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才能进行深度交流。交流中才能做到寻丝逐迹、顺藤摸瓜和抽丝剥茧了解实情。
增强谋工作的脑力,在“深思”上下功夫。脑力是辨析判断的手段,发现并印证调研结论的重点。动脑筋比对发现的点,印证对的、校正偏的、纠正错的,才能在调研工作中取得真经。存在问题想要搞清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必须对每个问题剖析解剖麻雀,掌握内在逻辑、矛盾关键。动足脑筋思考分析,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是什么,要“追根溯源究其因”问为什么,用鲜明的问题导向聚焦调查研究“靶心”。发挥调研“放大镜”“透视镜”功能,从“小切口”思考剖析每个问题的点,连点成线,织线成网。调研工作不归纳总结得到的只是量的堆砌,无法形成质的提升。调研谈话要调动大脑运转,杜绝机械式问答记录。谈话交流的实践中最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向群众了解情况、旁敲侧击,群众也在了解我们、试探我们。群众想说的问题往往一闪而过,如果脑光不灵、思维机械抓不住就会错失。
增强写报告的笔力,在“深析”上下功夫。笔力是总结归纳的过程,凝聚观点形成见解的环节。撰写材料深不下去浮在面上,四处撒网、遍地开挖就成了撒胡椒面,作用彰显不了且工作实效一地鸡毛。必须要直击要点、单刀直入,真正做到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要做到对标对表,对上级方针政策的标,对人民群众实际的表,把工作推进同人民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看待真实的情况,既要以上看下,也要以下看上,触及灵魂、撼动思想,这样笔下的阐述才能不拿老问题来“炒冷饭”,不拿老毛病改新说法,笔下的报告才有冲击力、震撼力,真真正正文以载道。调研逐字逐句做到有理可依、有迹可循,既要过文字关,过理论关,更要过政治关。每句话背后保证有鲜活事例和具体情况支撑,笔下要凝聚着对党至纯至真炽热的理想信念、唯实唯真惟先的工作作风和如火如炬如磐的政治信仰。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硬功夫,立足“四力”才能真正把调查研究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好共产党人传家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