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地评线】彩云网评:无人驾驶车不能“无人监管”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4日 17:37:12  来源: 云南网

补足短板、完善监管,让算法遵循“善法”,让无人驾驶成为呵护人类幸福和安全的重要力量。

在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内,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上运行。新华社记者周蕊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近日,某微博大V上传了一条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视频。一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变道过程中,剐蹭了另一辆正常行驶车辆。发生碰撞后,无人驾驶汽车稍作停顿便驶离现场。尽管平台方面表示,事故非常轻微,已经得到处理,和司机也达成了一致。但公众对无人驾驶交通安全的担忧却不会由此消失,其中潜在的监管盲区也不容忽视。

  梳理网友对事件的评论,观点主要有“车主派”“厂商派”“汽车派”“否定派”和“搁置派”五种。有人认为,车主是汽车的指挥官和所有者,应对车辆行驶行为负主要责任;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代码和逻辑由厂商程序员编写,引发事故应由厂商承担责任;有人认为,责任应该由汽车本身或者厂商、平台和车主分散承担责任…… 其实,按照现行道路交通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各交通参与主体在此次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并不难界定,网友对事故责任的高度关注,还在于无人驾驶车逃逸带来的负面刺激。因为,不论责任在哪一方,肇事者逃逸都可能造成伤者伤情加重直至危及生命。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置,类似现象就会继续发生蔓延,交通安全的隐患就会大量增加,每个走在路上的人都有可能遭遇生命安全的危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车在路上奔跑逐渐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无人驾驶由算法控制,转向、减速、停车、避让等动作判断就像在一个黑箱中完成,缺少透明性,容易导致车辆缺乏对生命的同情与尊重、进入我行我素的失控状态,上述事故中逃逸的无人驾驶车辆就暴露出这样的问题。无人驾驶不能“无人监管”,建立算法审查机制,使算法从黑箱中走出来,接受社会和法治的监督,无人驾驶才能驶趋利避害、增进人类福祉,赢得人们内心的认可与支持,获得健康发展的强大活力。

  法治是监管的依据。无人驾驶快速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对法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2022年8月1日在深圳正式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可以被视为未来立法的探索。面对无人驾驶应用发展带来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必须坚决摒弃被动应付和消极回避的不良心理,正视挑战、放眼未来,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建立健全适应无人驾驶时代的法治体系,通过严格规范的监管,倒逼无人驾驶技术开发应用的升级更新,用算法给机器嵌入人类的价值观和规范,以此让它们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同情心、责任心、羞耻感等伦理道德,确保无人驾驶车辆遵守交通法规、坚守尊重生命的底线,

  智慧汽车的美好前景令人向往,无人驾驶的潜在风险值得警惕。补足短板、完善监管,让算法遵循“善法”,让无人驾驶成为呵护人类幸福和安全的重要力量。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李泽琪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