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生子女到三孩时代,变化的不仅是家庭结构,更是社会对“幸福”的多元理解。三孩时代,公共服务别掉队。
视频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曹灿辉
8月12日,#女子带四个娃坐高铁被要求补3张票#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福建龙岩一位单亲妈妈带着四个孩子乘坐高铁时,因免票规则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当政策条文里“1个成年人只能携带1名6周岁以下儿童”的规定,遇上现实中的多子女家庭,制度善意与民生需求的碰撞,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规则背后的温度与弹性。
这起事件远不止一张车票的争议。对多子女家庭而言,僵化的免票规则正逐渐变成出行门槛。那位单亲妈妈需要为两名超龄儿童补票本无异议,但连6岁以下的第三个孩子也要购票,无疑加重了养育负担。当下,这样的规则可能导致多子女家庭减少出行频次,间接降低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便利性。更值得警惕的是,当政策明显滞后于家庭结构的变化时,容易让公众产生“制度不理解现实”的疏离感。
免票规则与现实需求脱节,根源在于政策更新的节奏没有跟上社会变迁的步伐。现行铁路儿童票规则制定时,我国主流家庭结构还是“421”模式,即4个老人、2个父母、1个孩子,“1个成年人只能携带1名6周岁以下儿童”的设定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但随着三孩政策的积极落地,多子女家庭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社会单元,尤其是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的存在,使得“1带多”的出行场景大幅增加。政策修订往往需要经过调研、论证、公示等多个环节,这就容易造成规则迭代滞后于现实需求的“时间差”。此外,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规则缺乏协同性,比如景区、公交、铁路的儿童免票标准各有不同,也让公众在实际生活中感到困惑。
让免票政策跟上多孩时代的脚步,还需从细节着手,在坚守制度原则的同时注入更多人文关怀。铁路部门可以率先试点“按家庭人数核定免票额度”,并通过购票系统关联家庭成员信息,既避免规则被滥用,又能满足多子女家庭的实际需求。对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情况,可允许通过户口本、出生证明等材料临时申请增加免票名额,用技术手段破解“证明难”的问题。同时,民政、教育、交通等部门要联合建立家庭结构数据库,定期分析人口变化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每隔几年对儿童免票、教育资源分配等政策进行评估修订。在具体执行层面,不妨借鉴一些景区的做法,对超出免票额度的儿童实行阶梯票价,既减轻家庭负担,又保障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
规则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从独生子女到多孩时代,变化的不仅是家庭结构,更是社会对“幸福”的多元理解。一张车票的变革或许微小,但千万张车票的善意叠加,终将铺就通往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轨道。多孩时代,公共服务别掉队。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