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与其盲目听信一些培训机构不切实际的“承诺”,不如自己做好充分应考准备,用勤学苦读获取通向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10月9日开启网上预报名。据媒体报道,有不少学生在考研准备中报名了一些辅导机构所谓的“保分班”,结果辅导机构承诺的课程和服务都没能兑现,不仅分没保住,连高额的报名费也退不出来,陷入维权困境。
据统计,从2022年到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457万、474万、438万,庞大的考研人数催生了考研辅导等产业。然而,监管不到位、无序竞争使得整个行业乱象丛生,不少考生深受其害,却维权无门。比如,有的考生支付了14800元报名“保分班”,辅导机构收完钱就频频失联;有的课程资料只有几本印刷粗糙、内容存疑的“通关秘籍”;一些机构故意设置复杂的退款流程和条件等等。这种“分不保、钱难退”的现象肆意泛滥,不仅损害了考生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事实上,考研“保分班”套路并不鲜见。每逢考试时间节点,就有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考生焦虑心理,打出“内部资源”“保分包过”等旗号,对培训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而实际上,研究生考试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从试题命制、印刷管理、保存运输都有严格的规定,何以有所谓的内部资源?考研笔试题目类型、内容年年不同,面试考核越来越灵活多样,那些来路不明的辅导机构凭什么能打包票?本想报个培训班来兜底,实则掉进了不良商家的“割韭菜”陷阱。
欺诈消费者不容姑息,假辅导真骗钱的考研辅导必须叫停。教育部印发文件明确规定,严禁招生单位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此外,《广告法》第二十四条也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这种动辄声称“考前校内划重点,命中率基本可以维持95%以上”的骗人话术,明显违反相关规定,触碰了法律底线。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培训机构进行线上线下严格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考研比拼的是硬实力,没有捷径可走。实现“上岸”,不可能依靠短期培训辅导来代替长期大量的基础学习,更不可能不劳而获。考生与其盲目听信“承诺”,不如做好充分应考准备,用勤学苦读获取通向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当然,如果遇到类似法律纠纷时,应收集好与相关机构交易证据,比如电商平台订单信息、支付宝或微信转账记录、与商家的聊天记录、课程资料等,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教育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等投诉举报,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