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此类互联网灰产,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做好把关、严格审核。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近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网站上,大量号称“零基础月入过万”“宝妈在家就能做”的短剧推广“教学帖”吸引着渴望通过副业创收的网友。
“短剧推广”,顾名思义就是将短剧下载下来,进行二创剪辑和视频分发,通过植入链接或口令,引导网友跳转到专属短剧平台付费观看,由此获得佣金。然而,实际操作中并非那么简单,更不是人人都能“躺赚”的项目。据媒体报道,目前市面上短剧推广宣传大多以“免费课程”的形式出现,一旦有人上钩了,就会被拉入社群,称有团队相互引流更有利于“起号”,但进入社群后就开始“卖工具”“卖软件”。如果动了想买的念头,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工具包老师”的“套娃式付费项目”。甚至这些机构还出“你要持续努力”“你要坚持发推广,一定能够‘爆号’”等的话术,到最后钱赚不到也退不了,账号又被封了,机构就会告诉受骗者“是你没有坚持下去”,然后再教其怎么去拉人头,将更多人拉入巨坑。
不难看出,所谓的短剧推广就是披着“副业创收”的合法外衣,进行层层嵌套的收割链条。前端以免费课程吸引流量,中端以授权费、工具费实施多重收割,后端通过诱导用户发展下线完成“裂变”。实际上,主流短视频平台,都为创作者提供免费的短剧授权服务。授权申请流程不仅公开透明,而且十分便捷,创作者可直接在平台上按照指引进行操作,根本无需借助中间商。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人们对这一新兴行业的不了解,以及消费者对低成本变现的心理,精心设计多重套路,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此类骗局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袋子,更是整个短剧行业生态。在黑猫投诉平台,已有累计近千条“短剧推广”相关投诉,“虚假宣传”“诱导收费”“无法提现”等成为高频词。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平台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对明知或应知的违法广告采取必要措施。然而,大量宣称“零基础月入过万”等违法广告内容却在互联网大行其道,以各种形式逃避监管。可以说,对于这种以信息差为镰刀的商业模式,平台监管存在明显漏洞,甚至成为骗局的流量放大器。
治理此类互联网灰产,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做好把关、严格审核,对“零基础暴富”等实施关键词屏蔽,戳穿种种话术伪装,建好事前防御体系,而不停留于事后封号。同时,出台有关短视频推广营销合规指引,完善资金流向监控系统,对短期内高频次收取培训费、工具费的账户及时启动审查,让不法机构无处可逃。当然,公众也要擦亮双眼,警惕“躺赚”“零风险高回报”等话术,识破谎言背后的割韭菜镰刀。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真正的财富密码,永远藏在脚踏实地的奋斗里。而如果不慎掉入此类套路,也应保存好课程宣传页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平台规则截图等证据,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合法权益。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