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冬雨
旧道归来须可见,复流清浅过城中。这两天一定要到明通、篆塘河畔走一走,没有秋风扫落叶,但闻鸟语伴花香。这两条即将复现的暗河,由于覆盖时间长,或许连很多昆明人都未曾见过,不日暗河复明,能一睹其貌,可谓是不小的福气。
暗河暗涵,往往是城市藏污纳垢的“重灾区”。打开暗河,让都市“血脉”畅流,虽然过程极其艰辛,但暗河复现,不仅排水系统畅通,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不少河段还带动商业、文旅开发,让所在片区“满血复活”。秀美河道的背后,是昆明治水人的卓越贡献,也承载着无数市民对湖清水净的殷切期盼。两河复明,令人动容也令人感慨。
决策暗河复明,要因地制宜更要以人为本。从滇池治理到雨污分流,从河道整治到暗河复现,昆明着力推动滇池生态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转变。复原明通、篆塘河道体现了昆明对自然生态和城市历史的尊重,也是财富的再创造,是营造城市竞争力的抓手。还河于民是好事,但对于其他暗河暗涵,要不要“河上动土”,还要结合城市规划,并考虑到工程可行性和影响范围。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更要花小钱办大事。准确把握水情,制定完善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战略性和对城市、对未来、对人民负责的高水平规划,注重规划衔接、推动多规合一。
推动古河复现,要一致决心更要躬身实干。暗河复明,不是昆明的“专利”,但加盖好办、复明不易却是多个城市的痛点。长约700米的明通河段上,涉及5000多平方米的上盖建筑拆迁,更有日益热闹的金源农贸市场。说易行难之际,亟需利益各方对滇池保护的一致决心,更需要为之开展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听民声、解民忧、聚民心。
治理暗涵暗河,要攻坚克难更要守正创新。屡试不爽的治水经验或许有,但并不多。因为每个城市有自身的城市规划、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特征,要啃下暗涵暗河整治的“硬骨头”,因地制宜和守正创新缺一不可。暗河复现,应该讲好“河”的故事,打造山脉、水脉、文脉有机融合的美丽景观,做到一砖一瓦都是“加分项”、一草一木都是好风景。
明通复现,篆塘重生,两河复明,深情依依。昆明人居水而乐的情怀和文化一脉相承,对滇池治理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城水相依、人水和谐,将有力支撑城市安全和长远发展,也将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多参赛作品请扫描海报二维码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