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幸福乡村建设,尚需千千万万个“李娜倮”去倾力打拼和奋斗。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渝西锋光
今年五一小长假,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游人如织。在当地政府扶持下,由李娜倮带领村里党员群众新建的70亩园艺蔬果博览园,成为老达保乡村旅游新的打卡点,开园当日吸引游客2000多人观光体验。昔日热闹景象回来了,心情舒畅的李娜倮登上舞台,弹起吉他,演唱自己新创作歌曲《幸福的时代》。
自己创作歌曲、自己弹唱,发生在村子里的这一幕,之所以能够引发游客共情共鸣,很大因素在于乡村文化活动广接地气,带有与生俱来的浓郁乡土气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在这当中最为喜人的变化之一,就是城乡居民群众的精神面貌饱满焕发。出于对新时代的由衷感怀,以及发自内心深处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使得城乡处处欢歌笑语。像李娜倮这样,用新创歌曲把《幸福的时代》唱出来,用因地制宜的文化活动把老百姓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这既是在物质文明建设达到相应水平之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能有效引领带动村民自发提升文明素养,丰富完善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新生活,乡村振兴的发展主题依然醒目鲜明。唱响幸福时代的“发展主题曲”,重点在于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激活乡村闲置资源,进一步激发三农的高质量发展潜力。比如在澜沧拉祜山乡的老达保村寨,将原本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的原生态歌舞,包装成为可以在舞台上表演、而且可以满足游客互动要求的文艺产品,就从原来的“土疙瘩”、华丽蝶变成为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的“金字招牌”。唱好新时代的“发展主题歌”,既要充分注重带头人的积极性,要有恰当措施激励李娜倮这样的带头人,敢于去想、勇于去拼、乐于去闯;又要逐步调整完善起发展成果的共享机制,只有最大范围地将群众利益与发展项目“捆绑”在一起,“发展主题曲”才能赢得群众认可,才能“合唱”得愈发响亮。
外出学习好的经营方式,然后回到家乡带动乡亲增收致富;从成立演艺公司“小打小闹”开始,逐步拓展民宿、乡村旅游,助力村民文旅收入规模超过千万元……有了一个踏实肯干的李娜倮,澜沧拉祜山乡老达保的传统村寨文化就能得以更好地传承;有了一个甘于奉献的李娜倮,老达保村民的生活也就逐渐精彩起来、日子也就愈发红火灿烂。一曲《幸福的时代》,映照出澜沧山乡老达保的幸福生活;而新时代的幸福乡村建设,尚需千千万万个“李娜倮”去倾力打拼和奋斗。迎着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东风,我们期望有越来越多的“李娜倮”扎根到乡村,为乡村振兴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挥洒汗水,尽心用情唱响幸福时代“发展主题歌”。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