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观点
【圆桌三鸣】对学生的关怀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2018-05-03 16:54:14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刘勋

北大建校12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要求,引起了强烈共鸣,增添了大家对建设一流大学的期待。

提及云南高等教育的历史,人们不会忘记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创造的契机。今年年初上映的影片《无问西东》就通过生动的影像展示了西南联大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全国观众重新认识了云南高等教育的辉煌。如果说某地区的高等教育落后,就会有不少观点认为经济不发达无法吸引优质教师资源,城市不发达无法吸引优质的生源,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但是西南联大的历史却告诉我们,经济条件并非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抗战时期的昆明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电影《无问西东》就真实再现了西南联大茅草房和铁皮房校舍,可以说办学条件非常的简陋,况且西南联大远离战时的国民政府首都重庆,也无法及时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说完全是靠自食其力,就是如此简陋的恶劣条件仍然培养出了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世界级的一流人才。也就是因为培养出了这一大批一流人才,西南联大才会让人至今怀念、崇敬。

建设一流大学并不是重金聘请了一流教师或者重金建设一流校舍,而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与百年树人的精神去培养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大学才是实至名归的一流大学。西南联大逆境中的成功其实就是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一流关怀,具体而言就是大学教师将教学放在首要位置,他们把关怀学生的需求视为分内之事。现在的不少大学生感觉自己与老师之间非常疏远淡漠,有些大学老师一学期下来都认不全学生,老师们忙着去评职称、写论文无暇顾及学生,对学生的逃课行为泰然处之,甚至乐得无人来上课,而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无精打采甚至昏昏欲睡,这就是在透支高等教育的招牌,浪费社会资源。

大学教师关怀学生主要体现在严管上,越是普通的高等院校越不能放任学生,越是要严格管理,“严进宽出”的大学教育机制其实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正处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正是容易迷茫的时节,父母不在其身边,如果缺乏教师的真实关怀,误入歧途、荒废学业并非危言耸听。让大学教师真正关怀学生,也必须要破除大学教师的束缚,要合理制定能力考评机制,坚决摒弃“以论文论英雄”的思维,必须要把所教学生的专业水准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以培养学生为中心,真正为学生着想,真正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一流大学追求的是桃李满天下,而不是废柴充塞,优秀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真正将关怀学生作为职业的底色与坚持。

相关内容:

   【圆桌三鸣】建设“双一流”大学 重“硬”更要重“软”

   【圆桌三鸣】一流大学需要高尚师德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 张洁一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