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地评线】彩云网评:“养臭水”与“探索欲”无关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17:36:33  来源: 云南网

如果因为孩子“养臭水”偶然实现臭得狠、炸得狠,就非要跟激发科学探索精神,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打基础扯上关系,那可真就挺“扯”。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唾液、牛奶、蟑螂、苍蝇、蚊子、老鼠尾巴、生猪肉、护手霜……这些毫不相干、有的看上去还有点恶心的东西,竟然是最近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养臭水”配方:把这些东西放进饮料瓶,观察变化坐等“炸开”,然后分享经验。

  “养臭水”指的是将各种液体混合在一起,静置发酵,最终形成具有独特气味的“臭水”。这个过程被称为“养”,而“养臭水”的最终是为了让这些液体在一个瓶子里发酵,最终导致喷发,即所谓的“炸臭水”。真要说起来的话,这种行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但不刻意追求意义、纯粹自由地玩耍不正是孩子甚至是成人的天性嘛。说起来,哪一代人没有争相干过类似“养臭水”的事情呢?

  有媒体和网友提出,要看到孩子“养臭水”背后的积极意义。这一行为不仅反映了孩子们对化学和科学的热衷和好奇,也折射出了他们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需求,以及对刺激和冒险的向往。由此言之,孩子“养臭水”不仅没什么大惊小怪,而且还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保护他们的探索欲。

  诚然,探索欲很“香”,但保护甚至培养孩子的探索欲,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由着孩子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毕竟,“养臭水”终归不是“人畜无害”。首先,从配料来看,就很难给“臭水”贴上无害的标签。这些配料本身就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且不说,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如果被吸进呼吸道将导致中毒,损害身体健康。显然,孩子的探索欲理应得到保护,但不该建立在损害身心健康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也别忘了“养臭水”最终图的是一“炸”,那影响的可就不是一个人了。在社交平台上,一位学生分享了其制作的臭水在教室里炸开后,导致教学电脑损坏、教室在一段时间臭得不能用,甚至还引起十几名同学恶心呕吐。有专家就指出,“养臭水”一旦给他人造成损害,将构成犯罪。而且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加持下,“养臭水”更容易被分享和交流,导致其流行范围更广。潜在危害不能不防,如此玩法岂能放任由他。

  事实上,从目前相关报道来看,孩子“养臭水”几乎都是自发行为,并没有什么科学理论依据,而且是背着大人“偷摸来”,更谈不上什么专业指导,最终的成果也大多是“随缘”。基于此,放手让孩子“养臭水”,除了满足他们一时的好奇心,似乎很难谈得上保护探索欲。如果因为孩子“养臭水”偶然实现臭得狠、炸得狠,就非要跟激发科学探索精神,为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打基础扯上关系,那可真就挺“扯”。

  探索欲很“香”,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发展都呼唤求知探索。但孩子的探索欲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导,专业、有效的指导,而不是放任由他自生自灭。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许芸翡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