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网评大赛】从“千万工程”中汲取美丽乡村蝶变密码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6日 17:58:00  来源: 云南网

建设云南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是基础,塑形铸魂是关键,共建共享是目标。

  云南牟定县戌街乡碗厂村一景(2023年6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作者:陈珊珊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绿色主题更加鲜明,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宜居品质更加彰显。意见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据统计,云南省2022、2023年共创建200个绿美乡镇,400个省级绿美村庄,2.8万个州市级绿美乡村。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有关要求,到2025年,要在全省建成300个绿美乡镇、600个绿美村庄;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笔者认为,建设云南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是基础,塑形铸魂是关键,共建共享是目标。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高标准探索发展路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地制宜开发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原则,是推进生态宜居的内在要求,更是乡村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要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突出因地制宜,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精准施策、做到分类推进、突出地域特色、顺应客观规律,依托资源优势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按照“发展一村一品、突出一村一韵、塑造一村一景”的发展思路,着力盘活闲置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提升美丽乡村品质。此外,要坚持打基础固根基,稳根本利长远,不搞急于求成,盲目跟风,大干快上,形式主义,避免“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塑形铸魂、内外兼修,高水平实现特色创新。乡村孕育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乡村。“千万工程”绘就了万千美景,造福了万千群众,让万千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因此,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提升“外在颜值”,更要修炼“内在气质”,既塑乡村之形,又铸乡村之魂。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几乎成为了云南各地的标配,目前云南省传统村落已达700余个,这些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了云南各民族的发展历程,更寄托着云岭儿女的乡愁情思。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风貌引导,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发展机制和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深入挖掘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特色等资源,在保护传统古村落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双向发力,努力把传统村落打造成云南美丽示范样板的“金名片”。

  党建赋能、凝聚合力,高质量推进共建共享。建设美丽乡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实施“组织共建、共建共管、资源共享、治理共抓”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充分依靠群众力量打造“生态绿色、多姿多彩、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管理、划分党员责任区、评选党员中心户、设立“红黑榜”等方式,在榜上看表现,在事上见成效,形成“党员比着干,带动群众一起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村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深化基层民主协商制度,通过开展“院坝协商”议事会、村民发展议事会等,鼓励引导村民加入协商组织,积极参与协商过程,引导村民树立乡村建设“自商、自建、自管”意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活力与动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许芸翡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