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
7月12日至14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率队在普洱市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走村入户实地查看脱贫攻坚推进情况,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共商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城镇建设大计。陈豪指出,扶贫不扶懒、帮贫不帮惰,要坚决破除素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瓶颈制约,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激发内生动力。(7月15日 云南日报)
在扶贫工作中,却有一种“等靠要”依赖思想令人错愕,甚至出现有的贫困地区不愿摘帽,贫困人员甘于受贫的怪象。这种素质贫困与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成为制约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云南亦不例外。据云南网报道,一些地方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认为“扶贫是干部的事”;有的患上“红眼病”,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矛盾越来越大……一个个问题,成为扶贫工作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扶贫先扶志,就是要变“输血”为“造血”,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扶贫必扶智,就是要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让知识与智慧成为贫困发生的“防火墙”。而“精准”二字,则自然包括分类施策、因人施策、措施到户的内涵。
由此出发,就能看出云南提出的“扶贫不扶懒、帮贫不帮惰,要坚决消除素质贫困和精神贫困,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激发内生动力”的要求,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牢牢把握与落实,是打赢打好云南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与保障。
当然,素质贫困和精神贫困,也有各自形成的原因;解决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更需要有精准的打开“心锁”的钥匙。如果是工作方法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改进,重视对群众作好思想教育、宣传动员、心灵沟通、情感交融,在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激活内生动力上下功夫。
扶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消除贫困的时间已经确定,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目标。亦因此,在扶贫攻坚同时率先消除素质贫困和精神贫困,就成了绕不过去且必须做好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瓶颈打赢攻坚,让贫困成为历史的回忆。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