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围着飞鹤“掐”,板子不能打一方。可导致舆论“掐架”的各方,谁又不该打呢?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信息显示,飞鹤(陕西)乳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鹤公司”)在今年11月8日、17日出现被城区市场监管管理所在抽查检查中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的情况。一石激起千层浪,飞鹤公司随即陷入舆论漩涡。
尽管宝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报告称,针对近期的网络传闻,“近日多次出现抽检被发现问题的情况”夸大了正常监督检查结果的信息,对该公司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并指出抽检发现的两项一般性问题为“前处理车间个别生产设备设施未记录定期维护保养信息”“车间使用的过氧乙酸消毒液未标识配制浓度及配置日期”。飞鹤客服对此回应也表示,实为监管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的日常生产运行条件检查,并非产品质量问题。然而,依然无法平息舆论关于飞鹤产品质量问题的口诛笔伐。
事情原本挺简单,且据公开信息显示企业已进行了整改,并未对产品质量造成实质性影响,但“两次抽检不合格”的标题党式文章依然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和质疑。舆论的焦点集中在“两次抽检不合格”上,这背后折射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敏感和重视。但是,关注食品安全不等于可以捕风捉影、歪曲夸大。部分自媒体和网民在没有充分核实信息的情况下,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片面解读和夸大传播,误导了公众的认知,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既无益于食品安全工作,也会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担忧,影响相关企业的经营发展。
可要将造成舆论风波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媒体,或不明真相的网民,显然失之偏颇。官方通报以及相关新闻报道在描述检查情况时,只有“检查”“发现问题已责令整改”寥寥几个字,也存在“言简意赅”“笼统概括”“含糊其辞”的嫌疑,造成了公众的误解,这么看来受到舆论的讨伐,涉事公司和有关部门也不冤。若是相关部门能把具体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最终整改的情况讲清楚,或许就能避免这样的误解和风波。该事件也暴露有关部门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待改进。
这场舆论风波,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也反映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深切关注以及信息传播中的乱象。面对舆论“掐架”带来的伤害,企业往往难以自证清白,而消费者也往往无所适从。这既不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因此,一方面确实需要强调规范管理自媒体信息发布,引导网民保持客观理性,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改进自身工作,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和恐慌。
舆论围着飞鹤“掐”,板子不能打一方。可导致舆论“掐架”的各方,谁又不该打呢?只有各方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把各自的事情做得更好,让人挑不出毛病,或许才不会动不动就“掐”起来。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