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地评线】彩云网评:警惕“黑话烂梗”染污心灵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3日 18:44:12  来源: 云南网

关注青少年交友需求,让孩子们在诙谐幽默、单纯有趣、清爽活泼的语言交流中标注自我、分享美好,“黑话烂梗”就一定能被彻底清除。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我真的会谢”“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我悟了”······初中语文老师唐昕每次批改周记时,总能看到几个扎眼字词。面对“黑话烂梗”包围中小学生的现象,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从公开信息来看,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编造网络黑话和烂梗开展专项整治。

  从此前的“我太稀饭了”“奥利给”“蓝瘦香菇”,到如今的“xswl”“2333”……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网民甚至干脆用字母、数字来代替汉字,比如“深藏blue”“666”等。客观来看,部分网络热梗高度浓缩了社会心态,记录着社会变迁,成为一种表达的创新,为语言发展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但也有相当一些网络烂梗,以色情、暴力、歧视等负面内容为卖点,以恶搞、讽刺为手段,充满恶俗趣味,模糊了人们对汉字的准确认知,让良好的语言能力、精准的描述表达成为一种困难,也污染了孩子们的心灵,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这次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以专项行动为契机,深入清除打扫网络空间,清理“黑话烂梗”,让孩子学会使用干净文明的语言,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部门在加强监管治理的同时,网站平台也须守好门户,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坚决防止被流量裹挟、将烂点当看点等行为,自觉拒绝远离“黑话烂梗”,维护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

  “黑话烂梗”源于网络,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蔓延泛滥。清理“黑话烂梗”的战场不只在网络,更在家庭日常交流、课堂作业批改、课外活动组织等场景中。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未成年人,很多成年人也沉湎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习惯于“网言网语”,开心激动就高喊“YYDS”,夸奖就说“绝绝子”,语言干瘪、词汇贫乏,患上“文字失语症”,与孩子沟通一张口蹦出的常常是网络热梗,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的负面示范。坚持家校合作、同心协力,一方面将“黑话烂梗”从课堂、作业、考试和家庭成员交流对话等场合坚决扫除;另一方面家长教师带头阅读,引导带动孩子准确使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形成语言文字领域“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黑话烂梗”才能失去流行的推动力量。

  “黑话烂梗”内容无聊空洞、不知所云,挑战社会公序良俗,却能引来孩子们的竞相“模仿”,究其原因,与未成年人鉴别能力不强、追求融入群体紧密相关。观察校园不难发现,班里有一个孩子为彰显个性,拿“黑话烂梗”当口头禅,其他孩子就会竞相跟进,久而久之形成校园潮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关注青少年交友需求,让孩子们在诙谐幽默、单纯有趣、清爽活泼的语言交流中标注自我、分享美好,“黑话烂梗”就一定能被彻底清除。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许芸翡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