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可一时蓝,水不能偶尔涌,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向强,需要在“常”“长”二字上见真章。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不久前,我们开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云南首台(套)智能化菜籽油加工设备,投入试生产。十天前,我们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云南食用油加工业从‘小散弱’,一步迈进智能化时代。”1月23日,2024年云南省两会首场“代表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谈及企业发展信心百倍。
当然,信心是干出来的,行动也不能全凭说。202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3%,实有经营主体632.26万户、为2020年底的1.7倍,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数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四上”企业增长17.7%,产业民间投资增长8.7%、占全部民间投资的65.8%……看数据不能只看表面光,更要思考是什么成就了亮眼的数据,读懂数据背后的真抓实干、真情付出。
民营企业强则民营经济整体强,而民企强无疑要靠企业全力打拼,实打实地干出来。当然,如果再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撑起一片蓝天,真金白银的外部资源注入一池活水,民营经济一定会胆气更足、步子更大,继而筋骨越来越强。这恰恰是云南一直以来的行动。
创新建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制定实施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费超450亿元……过去一年里,云南助力民营经济“枝繁叶茂”付出的一切,企业最先感知也最有发言权。除了自身努力外,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从哪里来一目了然。但天不可一时蓝,水不能偶尔涌,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向强,从而撑起高质量发展“半壁江山”,同样需要在“常”“长”二字上见真章。
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40%以上的税收、50%以上的GDP、60%左右的产业投资、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面对这样一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要全省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给个100%的服务可一点都不“贵”。“发展信心不足、投资方向不明、资金人才短缺等问题依旧存在。”“依法而治和良法善治的状态,是良好营商环境之精髓,更是企业所需所盼。”在身为政协委员的企业家的话语里,期待与渴望可见一斑。
两会正是回应关切,催动解决问题而让事业再上新台阶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力争新增解决企业融资需求1000亿元……重点是聚力攻克的,任务是用来完成的。新征程上要持之以恒将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理念落到实处,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用情用力当好“店小二”。
面向未来,云南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经济这片“森林”更显“本固枝荣”。从两会出发,撑“蓝天”注“活水”,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茁壮成长,民营经济强则云南发展强!
系列评论: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