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乡村,从省会到边境,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合理分配,现代化的“新校园”里充斥着“新设施”“新教育”“新生活”。
作者:王旭明
随着云南教育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曾经校园里凹凸不平的跑道,杂草斑驳的操场,陈旧脱皮的围墙和匮乏落后的设施正在成为历史。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教育思想有了质的提升,学校面貌、师生精神皆焕然一新。从城市到乡村,从省会到边境,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合理分配,现代化的“新校园”里充斥着“新设施”“新教育”“新生活”。
加强基础建设,让学校设施“软硬”兼具。随着云南持续加大教育投入,通过新建、改扩建、维修等方式夯实“硬件设施”,全方位升级改造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办公楼、厕所和操场,补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消除城乡学校建设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不断优化学校“软实力”,打造多媒体、多功能的“智慧教室”,引入智能技术设备辅助教学,更新教学仪器和体育器材,翻新心理咨询室、实验室,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和教育信息化进程,让老旧校园实现“大变身”。实施校园“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创建“绿美校园”,为学校增绿添美,让师生在“清新隽秀”的育人环境中全面成长,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深化教育改革,让教学方式“鲜活”起来。随着云南“双减”政策的落地,学校创新教学技术方式,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依托丰富的课程设计,开设特色“宝藏课程”,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校本课程开发,上好“大思政课”,夯实思政教育一体化根基,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做到“全人教育全人育”,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新期待”。吹响“强师”号角,为基层教师队伍持续输送“新鲜血液”,配齐德育、思政,音体美和心理健康教师,优化校点布局,推动城乡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成立“学校社会工作站”,设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凝聚教育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活动形式,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随着云南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学校深化“体教融合”,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体育项目走班课,组建体育兴趣小组,打造学校阳光健康的体育文化,以体育特色建设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创新社团培育模式,让滑板、街舞、攀岩、轮滑等“新兴运动”走进高校,发挥社团育人的良好作用,让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需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让学生在“烹饪美食、种植蔬菜和花卉、手工劳动、绘画涂鸦、植绿护绿”等趣味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收获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课后育人”焕发“新活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