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助农新模式“多多农园”落地 李康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张全林
当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增长,而从2015年开始,云南省咖啡产量连续3年呈现负增长。去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是160多万亩,比2014年减少了20多万亩。保山的潞江坝小粒咖啡在1980年全国咖啡会议上被公认为“全国咖啡之冠”,如今有一部分咖啡树已被砍掉。(4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咖啡种植缩面减量,主要原因是咖农处于微利或亏本状态。虽然咖啡行业利润率颇高,但与咖农关系不大。上游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为17.1元/公斤,利益分配占比只有1%。咖农在整个产业链中分得利润过低,有时咖啡的收购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从中可看出咖农的窘境。
咖啡豆卖不上价,也有自身因素。云南咖啡以小农户种植为主,各自为战,碎片化种植,形不成拳头,在国际市场上,自然缺乏话语权。再加之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品质达标率不够,在后期采摘时,为省事又把红绿果混采,导致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收购标准,卖不上价也就不奇怪了。
云南咖啡卖得好,质量过硬不可少。云南咖啡走出困境,提高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程度,是绕不开的路径。云南不缺“绿水青山”,关键是要走“质量兴咖”之路,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高质量打造咖啡产业,才能受市场高看。这需要引入龙头企业,流转连片,形成规模化,才有利于提高组织化、标准化。用咖农的地,请咖农来打工。这样,分散的咖农就深度融合到产业中,形成众人合力划大船之势,联手搏击市场海洋,才能把云南咖啡打造成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才会不愁卖、卖得好。
互联网是解决种咖啡“不赚钱”的有力法器。“互联网+”在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是打破制约农业现代化枷锁的利器。“互联网+”的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优势,为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业管理、质量监控可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用足用好互联网工具,对推动云南咖啡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现代农业迈进,将事半功倍。
农产品传统的变现方式是渠道叠加、层层代理,最初的生产者却处在财富的最底层。咖啡惠农应着眼于改变这种方式,减少咖啡豆通向消费者的市场环节,让咖农从财富的最底层得到提升。这需要创新咖啡产业模式,让咖农成为产业链利益主体。如“多多农园”,省去了中间环节,可以使农户直接成为新农商,有利于提升咖农所得。
“咖啡伤农”是一个农业服务供给侧改革问题。只有把咖啡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了,才能把控质量;只有把信息技术纳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盘子,才能高效对接市场,形成稳定的高端咖啡豆供应链。生产经营顺着市场的性质来,咖农的利益份额自会水涨船高。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