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地评线】彩云网评:取消5万元登记门槛,精准监管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 18:04:29  来源: 云南网

金融服务是经济社会运转的重要纽带。期待新规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尽早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网页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起草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较于2022年公布的旧版《管理办法》,新版《管理办法》删除了“个人单笔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来源或用途”的相关规定。​

  回溯政策初衷,2022年版监管规则要求登记大额现金存取来源和用途,旨在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遏制洗钱、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然而,这一政策却遭遇“落地难”困境。由于各银行执行标准不一,“了解并登记”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变形走样,储户不胜其扰,银行柜员也叫苦不迭。此前有媒体报道,浙江宁波一名男子办理2.5万元取款业务时,就因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取款用途而不胜其烦,甚至扬言要分批取一元钱,最后看到工作人员委屈哭泣才作罢。由此可见,这种“一刀切”的执行模式,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更让民众产生抵触情绪,与监管初衷背道而驰。

  此次拟取消这一硬性要求,绝非监管放松,而是在平衡安全与效率后做出的精准调整。新版《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的情形,措施有严有松。一方面,对低风险情形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比如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关系,允许金融机构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优化客户体验,降低合规成本。另一方面,对高风险情形要求强化客户尽职调查,如对于被识别为高风险的客户、业务关系或交易,要求金融机构采取更严格、更深入的尽职调查措施。这种从“一刀切”式监管向精准化、差异化监管的转变,让金融监管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给市场和民众足够的空间,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更深层次看,松绑现金存取限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对于民众而言,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将更加便捷,无需再为说明资金用途而费心费力,将提升民众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减少了不必要的手续和矛盾,可以更加专注于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这一调整将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金在实体经济中高效循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然,政策调整只是第一步,要让政策“叫好”又“叫座”,还需配套措施协同推进。金融机构需加快提升风险识别和防控的技术水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构建更为精准的风险评估体系,在简化普通业务流程的同时,确保对可疑交易的敏感度不降低,不放过任何违法线索。监管部门则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明确风险评估的标准和强化尽职调查的具体情形,避免出现新的执行偏差。同时,要畅通反馈渠道,及时收集民众和金融机构在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政策细节。此外,还应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与反诈、反洗钱意识,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金融环境。

  金融服务是经济社会运转的重要纽带。期待新规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尽早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高菁徽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