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整治荒唐论文,板子不能只打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19:11:00  来源: 云南网

整治荒唐论文的板子只打在作者身上,显然“治标”不“治本”。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近日,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两位妇科医生发表名为《腹腔镜联合GnRH-a对不孕伴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的论文,论文称收集了在该院的100例患者样本,而男性患者达64例,患者数据男女比例引发网络热议。对此,涉事医院调查后回应:相关论文存在科研失信行为,当事人已被处理。

  在妇科病研究中纳入男性样本,如此违背常识的论文竟然公开发表在医学期刊上,令人大跌眼镜,而且论文中还有这样的内容:“虽然联合组(60例患者)只有22例女性患者,但在术后1年的随访观察中,有25例自然妊娠。”可见,上述论文不只是失信,简直就是无底线地造假胡编,作者被追究相应的责任一点都不冤。

  类似的荒唐论文并非个例,有媒体记者在知网查询发现,多篇妇产科领域的论文中出现“男女不分”的情况,在实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提到有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产后出血等。只要稍微有些常识的普通人,也不会写出如此离谱的内容,那么,专业的医生为何写出这样的论文?难道他们连基本的医疗知识也没有吗?

  事实上,一些医护人员成为荒唐论文的“作者”,往往只是为了挂个名。这些医生和护士多数就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每天主要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在患者眼里他们敬业温暖、医术精湛,是个值得信任的优秀医生。但是,他们的职称待遇却与患者的体验关系不大,主要由发表论文的情况来决定。因此,就不得不被论文“牵着鼻子”奔走、陷入花钱找人代写、代发论文的泥沼中,不但污染了医学研究的生态环境,更损害了自身形象。

  从论文曝光后网友的反映来看,尽管有对作者的不满,但也不乏同情的声音,原因就在于基层医护人员苦论文枷锁久矣。早在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做硬性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基层单位依然习惯于“唯论文是从”,把“卡论文”作为一项“硬杠杠”,只在乎有没有论文发表、发表的期刊是否权威,而根本不看论文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不但让粗制滥造的论文有了巨大的市场,还催生出批量生产论文的黑色产业链条。

  整治荒唐论文的板子不能只打在作者身上,推进基层单位职称评审改革,让医护人员心无旁骛、专注于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才能铲除荒唐论文滋生的土壤。同时,还要看到,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要经过多道程序的审核,极端低级的错误频频出现,不可能是偶然的“疏忽大意”,出版单位也应该负主要责任。因此,有关部门要抓住深挖背后黑中介与期刊之间相互勾结牟利的行为,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人员,才能让荒唐论文无空可钻、销声匿迹。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纳子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