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理通三迤 >> 正文
【理通三迤】锻造纪检监察 “火眼金睛”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14:40:04  来源: 云南网

  作者:张开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纪检监察干部能否精准发现问题,直接关系到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基层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在提升发现问题能力上下真功夫,以“啄木鸟”精神守护好基层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以政治“显微镜”校准发现问题的方向。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必须把讲政治贯穿监督全过程,善于从业务问题中发现政治偏差,从具体事件中洞察责任缺位。要建立“政治监督清单”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等纳入监督重点,通过“台账式管理 + 项目化推进”,实现监督内容具体化、监督标准精细化,用政治监督的“显微镜”精准识别“七个有之”问题。

  以专业“望远镜”拓展发现问题的维度。面对基层腐败问题的隐蔽化、智能化趋势,传统监督手段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必须构建“大数据+纪检监察”工作模式。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应主动对接政务数据共享平台,运用“数据碰撞”技术精准发现异常情况。同时,要建立“交叉检查+专项审计”联动机制,通过异地调阅账本、聘请第三方机构审计等方式,突破“熟人监督”困境。

  以群众广角镜丰富发现问题的渠道。基层腐败问题往往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要创新“群众点题、纪委督办”工作机制,通过“清风入户”大走访、“民生监督哨”等载体,让群众成为监督的“眼睛”和“耳朵”。同时,要建立问题线索“双向反馈”机制,既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又根据群众意见调整监督重点。

  以制度反光镜完善发现问题的机制。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完善“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司法”协同机制,建立问题线索移送“绿色通道”。要建立“典型案例复盘”制度,对已办结案件进行“回头看”,分析问题成因,堵塞制度漏洞。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纪检监察干部既是“打铁人”,更是“铁打的人”。只有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持续提升发现问题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政治生态的“护林员”、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责任编辑:纳子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