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斌
数字经济浪潮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重塑社会治理格局。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的“排头兵”“压舱石”,亟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AI的三大核心优势转化为纪检监察干部履职的“破局之钥”,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中实现理念更新与效能跃升,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以AI学习力,破解“新型腐败”演变密码。当前,腐败行为已呈现“隐形化”“智能化”“变异化”等特点。传统监督模式在面对“影子公司”“代持资产”“虚拟货币洗钱”等新型的利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海量裁判文书、审计报告进行语义分析,AI可精准识别“利益输送”“政商勾结”等腐败行为的高频特征词,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实现“行贿人-受贿人-关联主体”的立体画像,大大提升办案人员研判效率。这种“机器学习+人类研判”的双螺旋模式,正在重塑反腐败斗争的“侦查雷达”。犯罪时往往力不从心,而AI的学习能力正是破解这一困境
以AI创新力,重构监督执纪工作范式。纪检监察工作既关乎政治安全,又涉及复杂的社会治理。AI的创新应用正在推动监督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在信访领域,AI对话机器人可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分析信访内容,分类转交相关部门,并实时跟踪处理进度,极大缩短线索受理周期。在审查调查中,区块链+AI技术构建的“电子证据存证平台”,可实现通话录音、邮件往来、财务数据的不可篡改存储,提升案件突破效率。这种AI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模式,既能释放监督效能的“乘数效应”,更能激活治理能力的“裂变反应”。
以AI执行力,筑牢“全周期”监督闭环。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而AI的强大执行力正是构建这“三不腐”机制的数字化基石。在“不敢腐”层面,AI构建的“天眼”监测系统可通过整合税务、工商、房产等数据,实时比对财产信息,让公职人员时刻处于监督之下。在“不能腐”环节,AI算法可动态评估权力运行风险点,自动识别领导干部决策部署、审批流程、资金流向等高风险节点,推动建立“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防控机制。在“不想腐”领域,AI大数据分析可精准识别廉政教育薄弱群体,针对违规违纪率较高干部群体,开展针对性廉政警示教育,实现“精准滴灌”,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AI的学习力为监督执纪提供了“智慧之眼”,创新力为体制机制注入“变革之魂”,执行力为反腐倡廉铸就“钢铁之臂”。但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服务人民,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算法向善、科技向实”的原则,将AI作为“治理工具”而非“权力替代”,在提升监督执纪效能的同时,守牢政治忠诚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