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理通三迤 >> 正文
【理通三迤】清泉涤尘润沃土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8日 15:30:18  来源: 云南网

  作者:孙连浩

  清廉建设不是疾风暴雨的运动,而是细水长流的浸润。清廉建设是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的核心命题,更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政治保障。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清廉建设已超越简单的作风整饬层面,演化成为一场塑造基层政治生态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构建起政治引领、制度约束、监督制约三位一体的治理框架,在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的交融中探索符合实际的基层善治之路。

  加强政治建设,构筑清廉治理的定盘星。政治建设是清廉治理的根本性工程,基层党委需要构建“决策—执行—监督—见效”的闭环系统,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政治引领力层面,要健全基层党委主体责任清单,建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在组织凝聚力层面,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清廉要素有机融合,形成党建与廉建的同频共振;在队伍战斗力层面,要上下齐管齐治、严防上热下冷,这种政策落实不是简单的命令传导,而是通过组织网络将清廉价值渗透到基层治理毛细血管,使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

  深化制度建构,锻造权力运行的铁栅栏。制度供给质量决定清廉建设深度,基层治理需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制度要求。在“不敢腐”层面强化惩戒的威慑力,建立权力运行负面清单,对巡视巡察工作发现问题加强学习,规避风险;在“不能腐”维度完善制度的规范性,重点规范“三资”管理、工程招投标、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等高风险领域流程;在“不想腐”领域创新激励新方法,将廉洁考核与干部晋升、待遇保障挂钩。制度建设、落实应遵循“闭环管理”原则,形成制度制定—执行监督—效果评估—动态优化的完整链条,确保制度既成为权力“紧箍咒”,又化作干事“保护伞”。

  完善监督体系,织密立体防控的安全网。监督体系应实现“四个转变”,整合力量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构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的立体网络。一是从单一监督向多元主体监督转变,构建“室组地”监督执纪共同体,整合监督力量、提高执纪水平;二是从事后追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在重大决策、项目实施等环节嵌入监督程序;三是从人工监察向智慧监督转变,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政治生态评估模型;四是从压力传导向制度激励转变,建立容错纠错与正向激励并行的监督机制,通过权利保障与权力制衡的辩证统一,实现监督效能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纳子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