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其海
新时代发展浪潮中,不管是从脱贫攻坚的战场到抗击疫情的一线,还是从科技创新的前沿到乡村振兴的热土,都有无数青春身影在闪耀。为此,青春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意义。对于当代广大年轻干部而言,“吃亏”不仅是成长的必修课,更是担当的试金石。
以“吃亏”为梯,登成长之峰。吃亏,并非一种损失,而是一种选择,一种胸怀大局、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基层工作中,年轻干部常面临“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常态,这种“吃亏”恰似匠人打磨璞玉的过程。例如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无数年轻干部扎根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的种子。他们明白,只有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锤炼,才能锻造出担当重任的铁肩膀。正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在吃亏中磨砺的品格,正是新时代年轻干部应有的精神底色。
以“吃亏”为墨,绘担当之卷。脱贫攻坚战役里,无数年轻的驻村干部背井离乡,深入偏远山区。他们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在简陋环境中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遭遇诸多难题。市场波动导致农产品滞销,资金短缺使产业发展受阻,他们四处奔走,联系买家、争取扶持资金,常常自掏腰包垫付费用。他们本可在大城市享受优越生活,却选择在偏远乡村“吃亏”,为的是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生活。正是他们的担当,使无数贫困村脱贫摘帽,让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浙江桐乡在推进基层治理,干部们主动让出部分决策权,通过“百姓议事会”等载体,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这种“吃亏”不是退缩,而是以退为进的治理艺术,最终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画卷。正如地势坤之厚德载物,新时代干部当以吃亏为墨,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担当篇章。
以“吃亏”为镜,照初心之美。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设计蕴含深刻哲理:看似曲折的回廊,实则是为了展现更美的景致。年轻干部在利益面前的选择,正是检验初心的明镜。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无数“90后”“00后”医护人员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这种“吃亏”精神,正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书写着青春华章。正如《周易》所启示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吃亏”精神终将化作璀璨星辰,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