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理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理论 >> 正文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思想纵横)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7日 09:34:46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欢乐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期间,“新春走基层”主题采访、“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等活动火热展开。在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古城过大年”“年画进万家”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百花齐放,为人民群众送去高质量的“文化年货”;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村晚”,成为村民们欢度新春的新年俗;表达少年心、抒发少年志、体现少年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春晚《跃动嘉年华》,为孩子们打造“运动美学+国潮文化”的视听盛宴,助力文化血脉绵延下一代;“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彩展示、“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更具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满足了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文化过年”营造浓浓年味,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今天,人民更加需要立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精品化与创新性并重的文化产品。这就需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统一起来,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标定价值坐标,必须打造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高质量文化产品,让更多文化的种子播撒心间、生根发芽,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如今,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比以往更高,这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劲动力和丰厚土壤。坚持以文惠民,面向基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2025年春节,各地依托“新春走基层”“文化下乡”等活动,从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汲取源头活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民俗展演、阅读推广、文艺演出等丰富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之美延伸到基层,为人民群众奉上有底蕴、有情怀、有年味的新春文化大餐,滋养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当前,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这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根据各行各业不同群体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展现形式,差异化布局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实效性,不断扩大文化惠民的广度和精度。比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通过举办新春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增强青少年群体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提高文化创造力;对于中老年群体,可通过送戏下乡、举办新春书画展览等方式,丰富中老年人文化生活。近年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不少地方通过举办“新春饺子宴”等各种形式的“暖新”活动,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体味年俗魅力、感受暖心温度。

  借助科技的翅膀,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连接大众有了更加多样化的新渠道,让新春的文化韵味更加触手可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迭代升级,持续推动高质量文化产品延伸传播触角,打破了文化活动的时空限制,营造出沉浸式、互动式的鲜活文化空间。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进一步以现代技术拓展文化普惠的渠道,不仅让“送文化”更精准,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选择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也让“种文化”更高效,更好激活社会多元群体共享文化成果、参与文化创造的主体意识,激发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造者的内生动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冷凇)

责任编辑:许芸翡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