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测评”真广告都逾越了法律法规的“红线”。必须对此加强监管、依法惩处,让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近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一起防晒衣商家起诉测评公司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案情,测评文章被该院终审裁定构成虚假宣传,测评公司被判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品牌方4.5万元。
“看成分(科学)选漂亮的防晒服!超简单巨实用!”引人注目的标题,配上“面料厚实、发货较慢”“冰感十足、防晒强”等对比鲜明的内容,加上打着“第三方测评”的幌子,以“客观公正”的外表出现在自媒体上,无疑会对消费者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容易成为非法牟利者的“土壤”。造成随意编造测评、靠虚假测评“挖坑”食利等问题。法院对此予以判决处罚是保障消费者利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必要之举。
网络经济时代,自媒体上各种测评式的“种草”“吐槽”信息,正在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人们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一个“好评”带火一个品牌、一个“差评”毁掉一个企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此大背景下,一些人伪装成“第三方测评”,穿着“网友分享”的马甲,对品牌和企业随意“踩”“捧”,以此获得了巨大的灰色利益,却在误导消费者的同时,严重破坏市场秩序。而相较于不当得利以及给企业、品牌和消费者利益造成的负面影响,上述处罚显得有点不痛不痒。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去年5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类似于上述电子商务公司的行为,无论是“种草”还是“吐槽”,事实上都是“假测评”真广告,逾越了法律法规的“红线”。必须对此加强监管、依法惩处,让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
曾经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介上发布的内容,新闻信息与广告营销有着严格的区分,消费者很容易看出一篇文章是不是广告。网络上的测评文章,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模糊了广告内容和非广告内容的边界,“李逵”“李鬼”混淆不清,更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落入圈套。因此,在司法惩处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须创新手段,及时查处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教育,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隐身广告”的辨别能力,增强主动防范意识,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态势,才能让“吃测评”者生存的空间日益萎缩、逐渐消失。
同时,平台也要做好“把关人”,甄别清除以各种“测评”面目呈现的广告,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虚假测评才能无处藏身。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