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零食“公摊面积”,尤须有为政府用好有形之手,加强监管,依法严惩商家利用“公摊面积”套路消费者的种种行为。
微博报道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购买零食的时候,看似三等份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一片分装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箱装牛奶仅有5小盒,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种种方式只为了让商品显得更“有料”。网友吐槽称,“这样的包装会误导消费选择,感觉受到了明显的欺骗和糊弄。”前不久,零食“公摊面积”冲上热搜,零食包装问题再度引发热议。
“公摊面积”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房地产领域,被消费者延伸使用到零食领域,实际上指的就是零食的包装空隙率。为确保食品仓储运输安全,适度的包装空隙在所难免,但是万事皆有度,超过一定的界限,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零食过度包装,“公摊面积”越来越大,不但侵害、蚕食消费者利益,还会触发购买者的反感心理和不满意情绪,让食品品牌在悄无声息中褪色,更会浪费资源,给企业生产经营和整体经济回升向好埋下隐患。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合力把虚高的零食“公摊面积”压下来。
零食“公摊面积”的出现,是市场供需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容易携带、食用便捷的零食广受青睐,零食销售成为一片潜力巨大的“经济蓝海”。在购买零食的行为中,有人为自己食用,也有人为馈赠亲友,讲究舌尖美味和营养、健康的同时,也必然会掺杂有“图好看”“讲面子”的心理。这样的需求特点牵引了供给,一方面零食生产企业大量涌现、产能增强; 另一方面也导致过度包装,推动了“公摊面积”泡沫的滋生与膨胀。
今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新修订的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各类零食包装提供了限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未能依据实际情况将商品真实全面的信息以醒目的方式告知消费者,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以数量上的误导或外观上的引诱,弄虚作假,装出一副好看的“卖相”,背后却隐藏着对消费者的欺骗,不仅是商业道德的失守,更是法律红线的逾越。压缩零食“公摊面积”,尤须有为政府用好有形之手,加强监管,依法严惩商家利用“公摊面积”套路消费者的种种行为,确保市场有序有效运行。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消费升级不断加速,人们对食品消费的心理也日益成熟理性,华而不实的包装正在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警惕和防备。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品质优良、性价比高的零食才能带给消费者美好的消费体验,赢得人们内心的由衷喜爱和支持。那些盯着眼前利益,在零食“公摊面积”上打“小算盘”,妄想依靠“包装泡沫”牟利的商家,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一无所获,更会遭遇信任危机,陷入难以自拔的经营泥沼。每个商家牢固树立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严格自律,合法合规诚信经营,摒弃套路,以真诚的态度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方能赢得口碑,所采取的各种经营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创新也才能获得持久生命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