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地评线】彩云网评:理性看待“新工伤”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0日 17:26:00  来源: 云南网

  当人们在谈论语言后遗症“网络段子”时,其实也在谈论对于被工作习惯“支配”的淡淡苦涩。

相关内容网络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李漫漫

  “雍和宫偏殿里是什么菩萨?是一些垂直细分领域的菩萨”“我妈问我钥匙放哪儿了,我说:我回去doublecheck下再给你feedback”“我爸是警察,来接我,我问他到了没,他来一句我已经到现场了”……近日,许多网友感慨:“上班久了连人话都不会说了。”在网友们的分享中,无论是互联网大厂打工人,还是人民警察,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语言后遗症的影响。不少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工作术语会不自觉地从口中流出,有的人将其称之为“工作语言后遗症”,并调侃为新“工伤”的一种。

  在日常工作中,高度细分的工作岗位与各不相同的工作环境,势必形成特定词汇和表达习惯。在专业工作或严谨科研场景下,人们往往会使用特定、符合规范的话语来追求表达的准确、高效,因而无论是“互联网黑话”还是“实验室术语”都与日常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日常生活用语则更为灵活、随意,只要能恰如其分的表达意思,人们不在乎语法是否规范、用词是否高效。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语言体系同时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不同场景中,并行不悖,但这种平衡似乎正因长久浸润在工作环境而打破:原本独属于工作场域的专有名词越来越多的替代了日常用语。

  在深受语言后遗症影响的人们的生活中,衣物甩干脱水变成了“离心处理”,预定民宿变成了“排期”,等待取餐变成了“交付”……相较于故意堆砌晦涩用语,这些脱口而出这些专业词汇并非“玩梗”,更像是下意识反应、习惯性“编码”。当人们在谈论语言后遗症“网络段子”时,其实也在谈论对于被工作习惯“支配”的淡淡苦涩。

  不同于特定工作造成的物理性身体损伤,职场话术入侵日常生活而造成的“新型”工伤,其实质是日渐模糊的工作与生活边界。必须看到,相比工作术语与生活用语的区隔,人们更关心的是生活与工作的界限感。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当下,工作与生活在下班后的时间里通过网络密切连接着。行业黑话日常化不仅将专业词汇引入日常的语言交流范畴,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毕竟,在不少人看来,工作语言泛用,就象征着工作不断延续:哪怕“身不在场”,精神依然紧绷。

  但是,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说:“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需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大家对于语言后遗症的讨论,也是在探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探索忙碌工作与日常闲暇的边界。工作语言确实在入侵日常语言,但网友们在描绘时,往往将其视为令人忍俊不禁的日常趣事,何尝不是对生活热爱的体现?对待语言后遗症,我们也许不必过度忧虑,或许工作与生活的分野,本就无法泾渭分明。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纳子胜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