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州 资料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
1月24日0时02分,寻亲男孩刘学州在微博用7000多字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后,离开了这个世界。海南三亚市110指挥中心证实,此前寻亲成功后被生母微信拉黑的男孩刘学州自杀,于当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具体情况仍在调查中。
恐怕谁也无法确知刘学州生命最后时刻的心路历程,他经历了怎样的情感煎熬,又是怎样做出了如此决绝、如此极端的选择。但透过7000余字的临别告白,似乎多少可以窥见他的痛苦与不甘、从容与自如。我们从“与其抱怨这人间疾苦,不如感谢给我一次体验疾苦的机会,及时的道别这人间疾苦”“阳光照在海面,我也归于大海。从这里结束自己的一生,也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等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17岁少年的早熟与才情。
人为什么会选择轻生?除了精神疾病导致的不可抗拒也无法自主的原因之外,生的恐惧大于死的恐惧,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刘学州在这个尘世上只留下短短17年的生命轨迹,却集纳了太多的不幸与悲情。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养父母又在他4岁时双双去世,他很少有大多数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虽然在警方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但却没有带来久别重逢、骨肉团聚的喜悦,开启完全不同、充满希望的生活,却因与生身父母诉求上的一些不合,加上来自舆论的伤害,最终自我了结,给世界留下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刘学州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社会可以给予同情,但却不能肯定,更应该检视有关孩子们的“三生教育”是否到位,是否有效。人是群居的生灵,谁都不能单打独斗,生存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总要与其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人际矛盾与人际交往如影随形,也就是说,只要有交往,就会有矛盾,怎么会因为有了矛盾就逃避、就自杀呢?这是对压力一种消极与脆弱的应对,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和积极意义。
然而死者长已矣,再指责就显得过于苛刻。活着的,却应该反思给过他什么帮助,是否有过自觉或不自觉的伤害?刘学州生身父母,是否涉嫌刑法上遗弃罪,应该由相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查认定。遗书中提到的有人在抖音、微博私信攻击他,骂他,乃至使用“心机婊”“快去死”“恶心”“娘炮”等侮辱性词汇,对一个孩子造成的精神伤害,是不是也需要以《民法典》的规定追究网暴者的责任。
悲悯心是人之为人的美德,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待一件事情,在还没有弄清原委的情况下就已经先入为主地下结论了。既无仁、义,又失礼、智,常常忘了悲悯才是打开不幸的正确方式,而不是嘲笑与攻讦,把自己推到颟顸的位置,给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刘学州在春节前结束自己的生命,更给这个悲剧涂上了悲情色彩,让人唏嘘、让人慨叹。一声叹息之后,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身边不幸的弱者,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慰藉。因为同情、怜惜和热切关爱,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暖。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