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要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要论 >> 正文
汇聚各方智慧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五年规划贯彻落实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7日 11:02:39  来源: 光明网

   原标题:汇聚各方智慧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五年规划贯彻落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在具体操作中,该纲要通过19个篇章进行细节阐述,包括创新驱动、强大国内市场、数字化发展等。

   涵盖全社会主体,需要多主体紧密合作

  “十四五”规划涵盖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远景目标,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将美好蓝图切实转化为发展实效。

  从公共部门来看,在提升国民素质、增进民生福祉等章节,“十四五”规划对教育、养老、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更好地扮演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等薄弱环节,丰富人才供给结构等。

  从生产部门来看,“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等内容,都是社会生产角度的规划。“十四五”再一次强调了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重要性,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

  从城乡角度来看,城乡间的资源流动和劳动力转移仍存障碍,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强城乡合作,尤其是县区和市区的合作。同时,根据情况采取省直管县、撤县设区等方式加强区域内部和跨区域的城乡合作,调动城乡各主体的活力。

  从区域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时代加快了资源流通速度,进一步体现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即便各省、各地区均已经发布了自己的“十四五”规划,但“十四五”规划的实现绝不是各省的单打独斗,而是各地区的有机合作,通过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促进全社会的发展。

  因此,要实现五年规划,离不开多主体紧密合作。一方面,创新驱动发展仍是关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通产学研一体化渠道,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生产企业的合作,让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生产变革的成果转化渠道更顺畅。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强化相关制度,探索两权分离的流转模式,同时更需要消除各主体间的流通壁垒,将分割的数据孤岛串联起来。此外,加强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在公共领域的合作,不失为一种提高公共领域的市场效率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的方式,让公共领域给私营部门提供更大空间。

  做好激励相容,实现效率最大化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定理——科斯定理,根据定理含义,在完全契约的情况下,即便我们一直在努力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客观来说,不完全契约仍然是常态。这也就意味着,要在这种情况下让社会各主体加强合作,达到效率,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规制和设计。

  笔者认为,要做好激励相容。激励相容,简单来说,就是让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按照契约的另一方的意愿行动,使得双方都能趋向效用最大化。比如,在生产方面,企业往往具有信息优势,所以政府应当给企业更多生产自主权,用负面清单的逻辑进行监管,将社会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公共领域,可以将公共服务中可盈利的部分拆分给企业,之后通过税收补贴、服务购买等方式进行利益返还,将企业的盈利目标和公共服务质量融合在一起,比如一些地区进行的农废污处理的PPP项目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将更有利于实现各主体效率的最大化,更好实现“十四五”目标。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科学的统筹规划。这个目标体系的实现,需要发挥社会各主体的能动性,汇聚多方智慧,形成合力。(盘和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许芸翡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