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视野 >> 正文
农民工为何就不能“思考海德格尔”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11:00:40  来源: 东方网

  原标题:农民工为何不能“思考海德格尔”

  11月初,因为想出版自己翻译的理查德·波尔特的哲学专著《海德格尔导论》,农民工陈直在网络发帖询问哲学著作是否有出版可能,因为其农民工的身份,引发了一场关于农民工和关于哲学的讨论。对于陈直钻研哲学这件事,妻子刘缨是支持的。在她看来,陈直不是整天都搞哲学,只是每天花两三个小时而已。

  在互联网时代,“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引发围观,显然在于样本的稀缺和新奇。长期以来,人们都对农民工存在着刻板印象。不论是农民工弹古筝,还是农民工播音腔朗诵,抑或“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当角色扮演超越人们对一个身份标签的心理期待,被关注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农民工并非一个同质性的整体,也有部分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依然将户籍保留在农村。作为一位从二本大学数学专业退学的农民工,陈直接受了市场的洗礼,干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与其他农民工不同的是,他将业余时间大都用于学习英语、钻研哲学;翻译哲学专著这样一件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位农民工不仅敢想,还勇敢地做了。

  “不像农民工”的农民工陈直也好,经典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里“不像农民”的农民杜深忠也罢,总是会有一些人的精神世界异于普通人,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同样是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留言的吴桂春广受赞誉,思考海德格尔的陈直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批评质疑,为何?

  在一个盛行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的时代里,有用还是无用、利益多还是寡,成为一些人价值评判的标准;这样的实用主义,导致“哲学遇冷”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读哲学被嘲笑”成为一种纠结的处境。物质生活上谈不上丰盈的农民工思考哲学,很容易给热衷“浅阅读”的人们一种不务正业、本末倒置的认知。

  每个人都需要精神食粮,就像每个人都需要吃饭一样。不同的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不一样,“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本质上也是寻求一种精神食粮,我们没有必要戴上“有色眼镜”。就像余秀华可以写诗、范雨素可以写小说一样,农民工陈直同样可以钻研哲学、思考海德格尔。

  正如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所说,人是表现为言谈的存在者,言谈背后是人的生活家园。努力工作、和妻子轮流做饭做家务的陈直,不仅有自己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追求,也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生存理性”。如果通过钻研哲学能够让他得到精神世界的愉悦和满足,能够让他更好地发现、认知自己和这个世界,这有什么不好呢?一个成熟的社会,不仅要包容“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更要为普通人丰盈精神家园提供帮助和社会支持。(杨朝清)

责任编辑:王开妍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