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云南腾冲西南部的和顺,是个蕴含无穷魅力的历史古镇。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孕育了“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
艾思奇坚持哲学大众化的探索,使哲学成为群众手里的锋利武器。他的《大众哲学》一书,诞生于抗日烽火燃烧的年代,像革命的火炬,在黑暗中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启蒙无数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2020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和顺古镇深处的艾思奇纪念馆,称赞艾思奇是“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强调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
思想的生命力在于深入人心。理论看似深奥,但它的根脉却连接着现实的土壤,关联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善于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才能讲清道理,打动人心。毛泽东同志当年回家乡办夜校,许多农民听不懂帝国主义是什么,他就讲打倒“洋财东”,农民们就听明白了;在井冈山给战士群众讲建设根据地的重要性,他讲根据地就是人民的屁股,人不能总是走,总要坐下来休息一下,根据地就是我们休息的地方,以此澄清了错误认识,坚定了加强根据地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这些都是党史上寓理于事、深入浅出的经典范例,闪耀着永不熄灭的光芒。一些理论之所以不能为群众所掌握,从根本上说,是宣讲者惯于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开展工作,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脱离群众和生活实际,自然不可能产生入耳入心的力量。
走进和顺古镇,感悟思想伟力。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点上,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从百姓衣食住行、医教养老等具体“小处”着手,紧贴干群思想讲精神、论发展、理思路,不仅能帮助大家掌握“认识世界”的真理,而且更容易凝聚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事业。
相关评论: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