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网站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
7月28日,云南省2019年度审计报告出炉,审计结果表明,2019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审计发现,2019年云南少数省级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到位,36个单位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等共489.27万元。
审查和批准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各级人大的重要职责;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这也是我国《预算法》的明确规定。审计部门依法依规对包括国家各级政府在内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审查,是宪法赋予的监督权利。这些都无不表明,政府部门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是一个必须严肃看待和解决的问题。
“三公”经费之所以成为这些年审计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因为“三公”经费一段时间数额庞大、增长过快,存在严重铺张浪费现象。二是因为“三公”经费领域,一直是腐败问题的易发多发区,诸多大案要案证明,“三公”经费腐败是官员慢慢走向贪腐堕落的第一步。三是老百姓对“三公”经费浪费颇有怨言,长期存在,既败坏社会风气,又疏远干群关系,动摇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破题作风建设,“反腐风暴”净化官场生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的出台,使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越扎越牢。特别是中央“三公”经费至去年连续八年只减不增,彻底杜绝了过去“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几十条禁令管不住一辆车”的现象。各级政府缩减“三公”经费,带头过“紧日子”,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愈加紧密,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不期而至的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一方面收入减少,一方面支出猛增。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硬核”措施,加快复工复产、政策纾困解难、惠及百姓企业,稳就业、保民生,新增赤字和抗疫国债资金全部转给地方,省里只做“过路财神”,直达基层。
由此不难看出,过紧日子就是一个硬性要求。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应对疫情,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必然要求。再说,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我国资源短缺、人口众多具体国情的正确选择。少数省级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到位,理应引起足够重视,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不能形成“破窗效应”。维护法规和审计权威,政府部门理应带头。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