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县墨翰乡柏林村上坪子易迁安置点。通讯员 殷浩钦 赵威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恒情
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这里安置了全镇11个村的1346户高山危住户、地灾户和贫困户,共4173人。在搬迁户汪显平家,习近平同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他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
易地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也是实施扶贫战略行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近年来,我们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突出位置,采取诸多有力举措,让贫困群众挪出穷窝、搬进新房,叩开幸福生活的大门。以云南为例,制定了三个方面12项措施,纵深推进易地搬迁建设工作,目前全省99.6万贫困群众告别恶劣生存环境、乔迁新居,易地搬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了胜数、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易地搬迁群众来讲,在告别恶劣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意味着迎来了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妥善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生计问题,确保他们有一份稳定可持续的收入,就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事实证明,就业不仅是家庭收入来源的支撑和保障,也是脱贫致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只有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扎实做好以贫困群众为重点的转移就业工作,让他们有一份稳定而长久的工作,才能真正把“饭碗”稳稳端在手中,从而不断扩大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就业问题既是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现在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要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干净利落实现扫尾清零,加大转移就业力度,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集中全力、瞄准重点、精准施策,才能确保易地搬迁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掉队。要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要求,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精准对接贫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让更多贫困劳动力有意愿、有机会走出家门就业;要把服务保障工作做在前头,摸清贫困劳动力底数和就业情况,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
就业是一件大事,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稳定发展,来不得半点虚功,掺不得半点水分。要切实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拿出非常之举,使出非常之力,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难题,确保贫困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下、稳得住,实现稳定增收。只有时刻怀着为民之心,把贫困群众当成“家人”,把转移就业当成“家事”,把就业扶贫各项措施抓紧抓实抓细,让易地搬迁群众端稳端牢“饭碗”,才能让就业之花结出增收致富之果,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提供强大动力。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