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的自然延伸和过渡,从孩子的学习规律出发,不拔苗助长才是最好的“幼小”衔接。
报道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曹灿辉
近日,媒体报道,当前,幼升小招生入学工作已经结束。这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不少育儿群里,都收到了“幼小”衔接的广告。“紧扣一年级知识点,轻松入学”,轻松习得2000+汉字等等。也有机构不惜歪曲事实,声称“一年级老师已经不读题了,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这些广告无不都在暗示:孩子幼升小,不“抢跑”就落后了。
可是,“幼小”衔接“抢跑”,不仅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规律不相符合,也在与国家层面的政策要求“唱反调”,实不可取。要知道,一味让孩子过早学习知识,会违背孩子认知规律,导致重复学习,挤占孩子的自由探索时间,得不偿失。比如,数学学习如果老师给孩子过度拔高,就会造成“夹生饭”效果。
事实上,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小学要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那么,家长为什么会出现“幼小”衔接焦虑呢?这除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贩卖焦虑,也与家长本身对这个阶段的科学教育认知不足相关。应该看到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成长的自然延伸和过渡,从孩子的学习规律出发,不拔苗助长才是最好的“幼小”衔接。为此,还需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一方面,“幼小”衔接需要祛除市场虚火。换句话说,大家非常关注“幼小”衔接,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市场过度聚焦的结果。对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积极介入,加强监管,依法规范类似校外培训乱象,以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同时,也要借助各类渠道,针对性加大相关教育常识的科普力度,使民众厘清有关校外培训机构营销话术,不被其忽悠而“牵着鼻子走”。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调整好“幼小”衔接心态。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家长切实吃上“不抢跑”也能学得好“定心丸”,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更好适应小学校园生活。比如,通过家长的陪伴和适当的训练,重点培养孩子学会整理个人物品,遵守社会规则和礼仪,学习早期书写握笔姿势,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而不是单纯强调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更不要因为混乱的“幼小”衔接外界干扰和成人焦虑,而打乱孩子正常的成长节奏。总之,只有循序渐进,尊重规律,才能真正让孩子跑好教育“马拉松”,在各个阶段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