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霍弗
3月25日,有媒体报道“云南一事业单位教师招聘现假证疑云:举报者称网购到同款假证”,引发舆论关注。3月25日下午,当地人社局回应称已成立了工作组,就媒体关注的问题进行再次核实。
及时的回应暂时纾解了公众的情绪,但本次事件相关机构回应中的一处细节却撩动了大家的心绪。据勐腊县人社局回应,2020年12月14日、2021年3月2日,已分别向云南省篮球协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5家部门、机构发函,要求其给予协助核查涉事人员证书的真实有效性,相关单位也相继给予了回复。但唯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截至3月25日依然未回函。
从3月2日到3月25日,何以一份回函整整跑了24天还没到云南?是中管院太讲究“仪式感”,抛弃方便的电邮和传真,郑重其事选择以纸质档加盖鲜红大印寄送?但正常情况下,哪怕是选择最省钱的平邮,北京到云南的这一趟邮路也不可能长达24天。这不得不让人联想,“24天回不了一个函”,并非机构太忙顾不上,而是“压根就没想回”。
这样的操作从事理情理上说都差强人意。其一,此次“招聘假证疑云”事件已然处于舆情发酵的爆发期,作为涉事单位,中管院不回应不发声已然说不过去,现在还因“24天回不了一个函”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这从事理上说不过去。其二,整整24天不回复函件,若仅因没来得及回复所致,那从情理上还说得过去,但若是出于对舆论事件的畏惧,害怕因此造成麻烦,就一直拖着,那就不仅是情理问题,而已经演变成“新衙门作风”了。堂而皇之地以“新衙门作风”应对媒体关注和公众围观,即不回应,也不作为,不管迈哪一步,中管院这招棋都下不好。
互联网时代,舆论不可能给中管院太多时间,公众也不会坐等官样文章的说辞。24天没等到中管院的一纸回函,只会直线拉高网民对该事件的热度。去年,中国经营报亦发文关注“一个国家级事业单位的8年停顿与乱战”,文章称,过去33年,中管院一边寻找挂靠的上级主管单位、一边构建下属二级机构、一边内斗的复杂历史,导致其难以“管理”,组织内部充斥着拉票贿选、暗箱操作的权力斗争,与下辖机构旅促会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极端混乱状态。
由此来看,“24天回不了一个函”也就难免了。那么“24天回不了一个函”到底是啥在作祟?作为旁观者,我们还真不好给个定论,但中管院你难道真就不想说点啥吗?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