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资料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高永维
如若要为云南下一个定义,“青山绿水”一定是绕不过去的标签。
单说“绿水”,云南河川纵横,湖泊众多。省内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889条,此外还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40多个美到无法形容的湖泊。这是上天赐予云南的宝贵资源,既靓丽着彩云之南的颜值,也是发展的凭借。
在云南省两会召开之际,省人大代表李艳兰讲述了澄江当地居民与抚仙湖的故事。2017年,李艳兰与广龙社区沿湖而居的12个村民小组6100余名村民一起搬离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到环湖公路外新建的广龙旅游小镇安家。常言道“故土难离”,要几千人搬离自己的家园,那份难舍和悲壮可想而知,可是正如李艳兰所讲,“为了配合抚仙湖保护工作,大家一致支持政府的决定。”
为护一泓湖水,政府和群众义不容辞、用尽全力,这样的故事不只是在抚仙湖畔上演,而是在云岭大地的很多地方发生。为了治理曾经污染严重的滇池,滇池治理不仅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沿滇池流域各地更是数十年如一日地持续不断投入资金、人力;为了不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6年来,洱海保护治理累计投入资金332.8亿元,流域污水收集处理率从50%提高到了96.1%,“万顷洱海扬清波”的壮丽风景如诗如画……这是云岭儿女用决心和实干,书写出的一篇守护碧澄湖水的时代史诗。
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因为治理的力度和措施空前,结果自然是可喜的、振奋人心的。在今年云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大力修复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洱海、滇池保护治理深入推进,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星云湖、异龙湖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更是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李艳兰们”和抚仙湖的故事还有续篇,当他们搬离原来的居住地之后,抚仙湖北岸的抚海湾湿地公园成了网红打卡地,乡亲们也凭借着抚仙湖的美景吃上了“生态饭”,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话。事实上,何止抚仙湖有这样温情的故事,因为坚决有力的“治湖”行动,曾经蒙尘的“明珠”被逐一擦亮,在碧澄的湖水里,当地群众的幸福正愈加绵长!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