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视野 >> 正文
“捐不出去的款”,捐退之间都是爱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7日 11:21:53  来源: 光明网

  原标题:“捐不出去的款”,捐退之间都是爱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一位靠低保生活的7旬孤寡老人希望为疫情防控出点力,于是从2万多元积蓄中拿出2万元,想通过当地派出所转捐出去。派出所再三劝助,老人执意不从,派出所只好暂时收下了钱,然后与有关部门商量,拿这笔钱为老人办理了一年定期存款,并于近日把存折送给老人。

  自疫情发生以来,类似孤寡老人、贫困人士捐款的报道不胜枚举。有些捐款的数额不小,与捐款人的身份和财力,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可谓是“穷者富捐”。感动的同时,也有人发出了该不该这么捐款、能不能接受捐款的追问。

  新闻中这笔“捐不出去的款”,提供了相对妥帖的应对方式。面对老人的信任与爱心,当地派出所既没有直接收下也没有一拒了之,而是在充分尊重老人爱心基础上把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设置一个缓冲期”。然后又通过上门慰问的方式,把存折送给老人,并且得到了老人的理解。

  作为个案,这笔“捐不出去的款”暂时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捐赠能力和伦理的讨论,却不应该就此结束。厘清这个问题,对于弘扬核心价值观,推动慈善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对类似“穷者富捐”的质疑和批评中,隐藏着一个逻辑前提,那就是捐赠超出了当事人的财务能力和理性能力。这种思考方式从老人今后的生活保障出发,但要看到,捐款是爱心也是权利,每个人都有自主决定要不要、如何捐、捐多少的自由。当给一些老人贴上“倾家荡产”式捐赠标签时,很多时候也会对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伤害。

  看似反常的捐赠背后,其实有着合乎逻辑的原因。正如扬州这位孤寡老人,他的想法很简单很朴实,“我的钱是国家给的,现在国家遇到困难,我也要为国家做贡献”。他们有过独特的人生经历,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有别于今天的年轻人。因此,我们不应该支持老人超出能力捐赠,但也要避免轻易指责,对这份爱心应当珍惜。

  点赞但不支持“穷尽所有”的捐款,不接受也不支持“来者不拒”的受捐,这段时间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慈善的本质,绝不是以造就一种艰难去抚慰另外一种艰难,因为竭泽而渔献爱心让自己陷入困境,绝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这就涉及到慈善伦理问题,也就是既要尊重爱心,也要让爱心可持续地释放。

  这一语境下,有关部门对明显超出个人能力的捐赠给予一定程度的拒绝,是应有的作为。但拒绝的过程可以是一个爱心互动的过程,避免冰冷生硬,讲究方式方法,让捐赠者感受到温暖和尊重。工作到位,就会取得双赢效果,得到捐赠人和社会的认可。正如扬州这位老人所说的,“我心里知道你们为什么不肯收,我舍不得你们,你们也舍不得我。”

  “捐不出去的款”,捐退之间都是爱。这种爱看得到留得下来,也提醒我们以更大的善意和更好的方式,对待所有爱心。(毛建国)

责任编辑:陈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