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彩云网评 >> 云时评 >> 正文
【彩云网评】“夸夸群”风靡高校值得深思和警惕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4日 18:15: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余明辉

  “拒掉了XX公司offer,现在事业边缘徘徊,求夸……” 3月11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二学生刘好(化名)在微信群“复旦夸夸夸夸夸夸群”输入上述内容求夸,这个群是在复旦建立的第6个“夸夸群”。5分钟之内,复旦“夸夸群”的网友从各个角度开始夸赞刘好。比如“内心有底气,会有更好的等着你!夸!” “看似慌中带急,实则稳中带皮。夸!”等。3月12日,刘好告诉澎湃新闻,看到网友的调侃,觉得“大家还能苦中带甜地调侃一下,还是挺让人开心的。”(3月13日 澎湃新闻网)

  所谓夸夸群,就是一个微信群组,群内只能夸人,不能嘲讽。 从3月1日复旦大学建立第一个“夸夸群”,到3月12日已迅速扩展到6个群,群成员总数从最初的200人迅速增加到了目前的2000人左右。更重要的是,像复旦校内这样的“夸夸群”,两周之内在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有建立。“夸夸群”等在高校的受热捧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夸夸群”风靡高校的现象,有社会学专家表示,学生求夸的心态,表明生活中缺少激励,“年轻一代想通过这种方式,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其他情绪。”这无疑戳中时下包括高校在内激励教育短板,值得深思。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竞争、就业等方面,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乃至想不开的一面,很多时候也是需要安抚和慰藉。家长和学校、老师本应看到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缓解和引导,以便在他们解不开一时心结和不痛快时,能有一个正确及时的引导和鼓励,转而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

  然而时下大学校园风靡“夸夸群”寻求同学间自我安慰和激励的现象,反过来说明在校大学生是缺少学校、老师、家长等这样及时疏导的。这就需要全社会深思,如何在帮助大学生成才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挫折纾解与引导?

  这涉及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四方面的诉求。对学校、老师和家长而言,成功教育与压力固然很重要,但某种意义上挫折纾解与引导一样不可或缺。把学生比作一辆好车,那众所周知,再好的车也都有出毛病慢行甚至抛锚的时候,这就需要稍事休息,找出问题并修理,以便车子能再次快速上路。人生就像一辆前进的车辆,十之八九不如意,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情绪低落、郁闷、怀疑自己时,就需要外界“减压器”的介入,及时给予加油鼓励,激发学生又一次起航远行的意志与动力。而大学校园内的“夸夸群”无疑就是这个“减压器”。

  不过,单凭“夸夸群”的自我激励和积极自救,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以学校、老师、家长等更应反思自身激励教育的不足与缺失,采取措施让局限于网络的“夸夸”从线上回到线下,让大学生在正向的激励中,获得持续并长久的激励,迎接自己的灿烂人生。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陈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