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滇萍
日前,多名山东师范大学安宁华清中学学生在网上反映,称学校强制实行“包餐制”,每人每月都要缴750元。对此,学生们认为很不合理。(2月18日《春城晚报》)
盘算一下,过去实行刷卡制,每月饭钱在300至500元,算上在小卖部的花销,也就600元左右;去年4月实行“包餐制”后,每月花费750元;而今又从每月一收变成一次性缴到5月份,学生质疑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显然并非没有道理。
校方给出的说法是,实行“包餐制”是经由家委会、家长会征得家长们的同意后推广实施的,收费标准也在物价部门备案。乍听起来貌似没问题,可有必要追问的是,学校强制包餐,家长和学生能不同意吗?按月收费改成一次性收费,怕麻烦的究竟是家长还是学校?原先每月只须三五百元饭钱,包餐后涨到750元,依据何在?
针对每人每月750元餐费是否存在“一刀切”、不合理的情况;又或者将来学校是否会考虑尊重大多数家长意愿改回到吃多少付多少的就餐模式等问题,校方负责人未予正面回应,这清楚地表明所谓“家长同意”,不过是个借口而已,更让人不得不怀疑有发“学生财”的动机。
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公益为先是前提,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学校食堂理应秉持“零利润”原则,而不能打与学校夺食的主意,否则未免吃相太难看。一是让家长和学生吃哑巴亏,并逐渐失去对校方的信任,二是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当然,也有正面教材,不久前媒体报道,有学校将食堂盈余全部拿出来给学生发红包,受到学生和网友普遍热捧,交口称赞校方高姿态。
尽管“包餐制”有关情况和后续处理,尚待有关方面介入调查后给出“说法”,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有必要做自我检讨与反思,正视和尊重喧嚣舆情背后的民意,切莫背离教育初心。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