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慎毅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遏制“车轮上腐败”的重要举措。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贵州、云南等地调研了解到,公车改革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适感”,出行不方便、补贴报销难、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在基层表现突出。
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老办法对待新问题。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按照一个公式来套。公务员有车补,事业编没车补,官大车补多,官小车补少的模式,必然导致“车少了下乡多了,车补不够油费”的问题。就边远地区来说,日常出行方式本就单一,欠缺,交通路况又不好,若是为了节约开支或是实在租不了车了私车公用又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或私车公养之嫌。这就害苦了众多基层工作者,拿着最少的公车补贴,却可能是单位的出差大户,这就容易导致“没有公车不下乡”、“经常下乡很吃亏”的无奈甚至是懒政行为。这就要求基层车改要体现基层特色。
一是求实。按照实际工作要求用车,基层用车多,车辆和车补就多向基层倾斜。不看身份、不论职位,针对参改人员和补贴发放范围要“精准识别”,针对补贴到位的人员要“物尽其用”;针对拿着补贴却不愿下乡的人就停发补贴或不发补贴。只有不断从多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基层干部才能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之期盼、关乎群众之关切。
二是求效。基层车改除了节约,更重要的作用是倒逼精文简会。特别是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全面决胜阶段,各类重大项目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必须在精文简会上下功夫,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必须开的会,也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改进工作作风,上级部门调研多些联合行动,少些单独调研,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让基层干部少陪同,少跑路。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三是求智。互联网数字时代,要学会智慧管理。要多通过部门信息共享,通过视频会议,甚至通过微信群来开展工作。比如打造“村级网上服务综合平台”,实现“一网式”服务。开通“村民热线服务电话”,实现“一键式”监管。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基层治理体系创新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互动、联通和网络”,从各地实践来看,网格化将成为当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形式、重要环节。
总之,车改制度用好了是民心所向之举,用不好则会让基层干部和老百姓伤心。这就需要求实、求效、求智,通过车改倒逼基层治理高质量运行,让老百姓有更多体验感和收获感。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