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新评
治理虫害得讲科学
2018-06-20 09:00:01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篁映碧波,古柏苍翠。北京的紫竹院公园里,幽深的竹林、挺拔的古柏带来了荫凉和美好的视觉享受。美景背后,一些古树内部正在进行一场场“虫虫大战”,“虫医生”肿腿蜂、花绒寄甲为古树“医治”天牛蛀孔等病害虫,保证古树健康生长。据了解,紫竹院公园投放了2万只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害虫天敌,北京市目前已经投放6.5亿“虫医生”,以“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古树。这些被称之为“虫医生”的虫子,都是有关部门收集和培育的,主要目的是取代“农药治虫”,实现“生态治虫”。

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古树名木也得到了最大程度保护。然而,绿化多了,古树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每年都会发生的虫害,让绿化苗木受到了伤害,影响着生态环境。在北京,柳树、白蜡、元宝枫、复叶槭树、白桦等是主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为增彩延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树容易受到蛀干类害虫的危害。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白蜡窄吉丁、云斑天牛等均是园林绿化植物的“头号公敌”。它们的幼虫常常隐藏在柳树、杨树、柏树、槭树等各类树木的树干中,不容易被发觉,导致树木悄无声息地被蛀空,甚至整株死亡。

为了治理自然界的虫害,各地都会组织保护工作,展开“灭虫行动”,最常选择的办法是借助现代科技,给苗木喷施农药。害虫倒是消灭了,但农药残留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环境;还有一种情况是,在“灭虫行动”的时候,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也杀死了益虫。

如何实现更完美的治理?北京市有关部门找到了不同害虫的天敌,利用“生物武器”,把消灭害虫的任务交给“害虫天敌”。就像肿腿蜂这种的益虫一样,它们就会自己寻找天牛幼虫,用尾针蜇刺,将其麻痹、杀死,然后产卵、孵化为幼虫,汲取营养,发育变化为成虫后,再去寻找天牛寄生,持续控制虫害。

与传统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以虫治虫”是管理创新。这种生物防治方法实际上就是利用自然界中昆虫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制约关系,来调节益虫和害虫的生物种群密度,实现“保益控害”,把害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实现“有虫无灾”。治理生态虫害,不妨多些“虫医生”,少些“药战士”。

郭元鹏(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 王海龙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